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来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今年3·15的主题是“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主题背后的宗旨是打通消费堵点,改善消费环境,畅通经济循环。
在我国,以互联网为平台诞生的新业态,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的主要方式,数据显示,去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近四分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我们结合中消协发布的报告,梳理了几个消费投诉热点,一起来看看。
投诉热点一:夸大其词 虚假宣传 直播带货问题多
2020年因疫情影响,网红直播成为网络购物的发力点,但火爆的现象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主要集中表现在夸大其词、虚假宣传、流量造假、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甚至有毒有害食品。
比如2020年6月初,浙江台州市民王先生,在某知名直播平台一位网红主播的推销下,购买了一款声称天然无害的“减肥糖果”,但吃了几次,每次都拉肚子。
受害人 王先生:
我就不敢吃了,我感觉产品不行,我就送到市场监督局去了。
结果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款减肥糖果既没有国家批文,也缺少正规标识。检测后还发现其中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成分。
2020年6月,浙江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也破获了一起典型案例。当地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为网络直播商家提供“直播带货”虚增围观人数、评论数及点赞数等服务。
浙江金华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一科副科长 水元琦:
粉丝数包括评论数、点赞数都可以伪造,这样的话就让消费者虚实难辨。
投诉热点二: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打赏纠纷多
去年上半年,由于网课需要,手机、平板这些平时限制使用的电子产品停留在孩子手里的时间越来越长。其中就有个别主播,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强和警惕性低的特点,诱导他们刷走家长的钱。10岁的小张就在刷直播间时,按照主播的邀约,刷掉了家长卡里的3万多块钱。
小张:
给我打视频,让我把家长的手机拿来。
记者:
为什么要拿家长的手机啊?
小张:
(他说)没有两个手机领不了皮肤,我点家长手机,点支付,点收付款,上边有一个立即开启,我就点了。
投诉热点三:大数据“杀熟”
在网上消费,很多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电商平台上的机票价格越搜越高;聊天时随口提到某款商品,转身就在各大平台上看到广告推送。此前,还有人发现,在同一平台,会员的某些费用比非会员更高。
肖先生:
经常点同一家的外卖,忽然有一天,我开了会员之后,发现配送费居然较之前涨了三倍。
据中消协介绍,消费者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投诉不断增多,问题的核心是互联网平台对算法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推荐算法、价格算法、评价算法、排名算法、概率算法和流量算法等方面。(总台央视记者 王婧)
关键词:
网上消费
虚假宣传
直播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