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设中,每一项重大工程都需要地、房、水、绿、林5张“门票”,企业往往为获得审批跑断腿、磨破嘴。如今,上海浦东在制度设置上率先在全国实行“五票”统筹。这一创新举措是如何实现的?效果如何?记者日前在调研中发现,通过职能转变、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机制保障、技术支撑等手段,当地将原来的建设企业“上门求票”转为指标管理部门“主动供票”,为推动重大工程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推动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支撑。
看电影需要电影票,乘火车需要火车票,参观景点需要门票,与这些入场券类似,城市建设中,每一项重大工程得以顺利推进都需要5张“门票”。它们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地票”,征收安置房源指标的“房票”,水系占补平衡指标的“水票”,林地占补平衡指标的“林票”和绿地占补平衡指标的“绿票”。作为建设项目资源性指标,这“五票”是修路、架桥、建厂、造房等重大工程推进的基础保障,十分重要。
“过去,由于‘五票’审批涉及了浦东新区发改委、建交委、生态环境局、规划资源局等多个部门,建设单位要‘挨家挨户’协调落实这些‘票据’。”上海浦东新区建交委副主任李树逊告诉记者,“如今通过制度创新,我们已实现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统筹、筹措提供。”
经济日报记者日前在调研中发现,浦东这一“统筹”开启了一项全国第一:浦东新区建交委会同发改委、规资局、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通过政府投资项目资源性指标配置机制系统化改革,成功将原来的建设企业“上门求票”转为指标管理部门“主动供票”,为推动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支撑。
不再等“票”开工
“沪南公路(闸航公路-G1503)改建工程全长18.7公里,布置双向6车道,总投资约47亿元。由于搭上了新区‘五票’统筹的快车道,仅用10天就完成了资源性指标征询及匹配工作,不再像过去那样等‘票’开工了。”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峰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往“五票”筹措往往在重大工程启动后才开展,且这些指标多数需由建设主体自行编制平衡方案,再提交主管部门审批。受制于筹措启动时间晚、建设主体掌握信息不全,筹票批票十分耗时,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程进度,也不利于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五票”统筹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资源性指标配置方式。浦东新区从企业、社会需求出发,探索建立了项目建设主体报需求、指标管理部门配指标的工作机制,明确指标管理部门不仅负责指标审批,还需负责指标筹措和供给。此举将原来的建设企业“上门求票”转为指标管理部门“主动供票”,提升了企业社会发展指数。
同时,他们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立足全生命周期,提高配置能级。在配置节奏上注重同步配,在建设项目储备阶段即全部完成“五票”配置,避免等“票”,确保项目出库后即可审批和实施建设;在配置结构上注重同比例配,建立重大工程建设计划、配套指标建设计划“两个计划”,并由发改委按照财力情况对两个计划同比例分配资金,防止“票”与项目脱节;在配置周期上注重超前配,以5年为一个周期,提前梳理“五票”需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建立“五票”蓄水池,消除项目等“票”现象。
“以前,我们做项目都是企业自己去跑;现在不一样了,在办公电脑上申请就可以了。10个工作日,管理或受理部门就会给我们一个准确结果。”刘海峰告诉记者。
“由于‘五票’审批涉及多个部门,我们紧扣数字化转型方向,开发建设浦东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将‘五票’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浦东新区建交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吴健宏一边打开系统平台,一边向记者介绍:“只要在系统上提交需求,就会通过后台短信发给各资源性指标单位的相应经办同志。一定时间内,相应资源管理单位会跟进登录,开展研判,对这一项目提出资源性指标配票的建议。”
通过这一系统,浦东新区成功将配票全过程移至线上,并对逾期配票、缺票少票等情况亮灯预警,实现进度可追踪、落实可督查、效果可评价,从以往的用人管事转变为机器管事,确保“五票”配置落到实处。
记者获悉,实施“五票”统筹以来,当地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高,项目储备周期大为缩短。2020年一年时间即完成60%的“十四五”重点项目储备任务,为后续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夯实了基础。
“沪南公路(闸航公路-G1503)改建工程在项目前期研究阶段,经摸排发现需‘水票’493平方米、‘绿票’22.3万平方米、‘林票’30987.6平方米、‘地票’121049.3平方米、‘房票’32产,上报需求后,均获得主管部门同意,由区里统筹分配,顺利完成资源性指标征询及匹配工作。”刘海峰告诉记者,“五票”到齐后,工程顺利完成了工可批复。
“五票”资源哪里来
“五票”涉及的各种建设项目资源性指标,如果只用不补,只会越用越少直至枯竭;只有资源占用补偿平衡,才能持续发展。
对此李树逊表示,以“房票”为例,为保障重大工程、民生项目的安置房源尽快落地,浦东建交委一方面加快征收安置房建设,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房源供应管理,实现规划精准对接、建设适度超前。“目前,浦东已形成区房源‘蓄水池’,房源收储资金从7.5亿元扩容至50亿元,可收储房源约50万平方米,即使出现项目调整或计划外新增,也可保障房源精准供给。”
记者获悉,2018年以后,浦东建设项目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部来自土地减量化。为加强统筹力度,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局通过开展减量化潜力空间摸底调查,实现精准指令减量。经过两轮减量化,当地共实施建设用地减量立项总面积24.4平方公里,有效缓解了土地指标供需矛盾,确保了“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房票”如此,“水票”“绿票”“林票”也一样。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通过上述资源性指标统筹配置资源,既守住绿水青山,又助力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重大工程项目年均占用河湖水面约30万平方米、年均占用绿林地面积约333万平方米。为此,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精细化打磨“水票”“绿票”“林票”统筹方式,既达到占补平衡,又主动服务经济、服务重大项目、服务营商环境;未来还将持续为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供给,更好实现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在李树逊看来,“五票”统筹的实施,还有着更大意义——即将改革重心从“政府侧”向“企业侧”转变,根本上改变了资源性指标配置方式。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浦东新区相关部门正进一步打磨“五票”统筹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加快建立“五票”项目储备库和实施库,开发“五票”应用场景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优化配票决策,推动“五票”统筹成为浦东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品牌。
关键词:
营商环境优化
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