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不少互联网企业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引发诸多关注。
目前,新能源汽车每年以超百万辆的速度在增长,不少企业看中了这一市场前景,争相参与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运营。
然而,极目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公共充电桩行业可谓高投资、慢回报,有实力的桩企如何在土地和电力资源紧缺、设备投入金额大的掣肘中突出重围?政策上又有哪些新的利好?
车主感叹部分充电站管理不规范
6月15日,在武昌岳家嘴一处停车场,记者看到,这里有十余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过,其中7成被各种车辆停车占据。
“开了一年多了,不过很少有车来充电,总是被各种停车的占了。”附近商户王女士介绍。
在中北路一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不断有车主前来充电。
车主舒先生介绍,他是网约车司机,每天要在各类站点充电1-2次。不同站点的价格也不相同,但差距不算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例如上午10时至12时、下午18时至22时,充电价格是最高的,最便宜的是凌晨至次日早上8时。
记者看到,中午12时15分,舒先生充电26分36秒时,计费表显示收费22.37元。
他表示,自己对价格不敏感,感受最深的是公共充电站基本都实行无人化管理,经常被停车的车主占用,急着充电时完全没办法。还有的充电站,刚开没多久就不运营了,“感觉长久运营的品牌并不多。”
政策春风下不断有投资者入局
记者采访多名新能源汽车车主了解到,网约车车主对充电站的需求比较迫切,而私家车主,往往选择在自己所居住的小区自建充电桩。不过,他们仍希望规范运营的公共充电站能多起来,毕竟出门在外,说不定啥时候就没电了。
今年以来,百度、小米等先后宣布“入圈”新能源汽车,搅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池春水”。
据湖北省能源局发文要求,今后居住区停车场所、单位内部停车场所、公共停车场所、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道服务区等地,都要按比例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其中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配备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
政策的春风、资本的追捧,让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头无两,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公共充电桩的投资和建设,让人欢喜让人忧。
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记者看到,今年武汉多个区域有公共充电站规划和建设,备受市民关注。
经历阵痛是新兴产业发展必经之路
“欢喜的是,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持续攀升。”武汉一家品牌新能源充电站运营负责人王虎告诉记者,去年起,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在明显递增。不过,有人贸然投资后,发现运营成本过大,又匆匆退场,“投建公共充电站,是一个高投资、慢回报的生意。”一台变压器的投资,就得三四十万元,“可是,整个充电站却依靠几毛几毛的利润缓慢回本。”
竞争激烈,让想在行业长期发展的“玩家”有些吃不消。“前期很痛苦,电动汽车数量少,车主还没完全形成对品牌的依赖,充电站的客流有限。”王虎表示,“但我相信一定会慢慢变规范,经历这样的阵痛,也是新兴产业的必经之路,长期我们还是看好的。”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在行业立足?
“一种是持有固定资产(场地、设备)的企业。”王虎说,公共充电站的运营,离不开电力和土地资源的供给。还有就是一些大型企业可以进行资源整合,搭建平台,吸引各品牌充电站入驻,采取轻资产运营,通过补贴获取客流,也是一条出路。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蓝海市场
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