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唐宫夜宴》到端午节的《洛神水赋》,河南电视台利用汉服元素打造出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火爆“出圈”。在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汉服爱好者们通过短视频让大众直观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汉服同时还为文旅营销提供了新思路,旅游景区、影视综艺、国风走秀等丰富的形式层出不穷。(6月20日 《经济日报》)
“汉服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无到有的过程。早年间,有汉服爱好者穿汉服上街,被不知情的人当做是日本和服,还因此遭到了辱骂。2013年,著名词作人方文山发起了西塘汉服文化周,在经历了八年的精心经营后,已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汉服文化活动,典雅的汉服与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相映成趣,俨然成为西塘的一张文化名片。从不被理解,到小众文化,再到重回大雅之堂,唤起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这股“汉服热”来之不易,因此更应珍惜。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汉服爱好者达到516.3万人、汉服市场规模达到63.6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700万人、90亿元。朝阳产业发展迅猛,商业价值井喷,不可避免地面临行业乱象困境。
汉服文化繁荣,离不开商家在创新上下的功夫,从设计到打样,再到上市,当中有着较长的生产周期。由于发展前期的小作坊形式,许多商家缺乏版权保护意识。一些商家为了挣快钱,便直接山寨他人成品,甚至恶意抢注商标,以低廉的价格、劣质的商品抢占市场,最后劣币驱逐良币,真正做原创的反而门庭冷落。曾有汉服品牌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坚持做原创的成本很高,圈子里做山寨汉服的商家也很多。
目前,许多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增强,会在社交平台上自发“避雷”山寨,然而仅靠自发行为,依然是杯水车薪,那些刚刚接触汉服的人,甚至还会被误导。
要治理行业乱象,维护原创者权益,最有效的便是运用法律武器。商家要树立法律意识,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还应了解服装设计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申请作品登记证书,寻求著作权上的保护。汉服行业也可自发建立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内部沟通渠道,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同时为商家提供基础法律服务,为维权提供大方向上的指导,引导汉服产业链向好发展。
《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此处的华便指汉服,汉服承载了太多,不应也不能沦为一片野蛮生长的洪荒之地。期待着有一天,汉服在规范发展下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关键词:
汉服产业
行业规范
爱好者
品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