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能擦出什么火花?前景如何?近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就有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投身绿色浪潮,基于各自场景和生态,从产品创新到服务转变,从信贷投放到投资取向,走出了不同的绿色路径。不过,这既是一个热点赛道,也是一场难打的硬仗。多个痛点待解下,后续金融科技将在绿色金融赛道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多家竞跑
一场席卷金融科技的“绿色”浪潮正汹涌而来。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梳理发现,目前包括不少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平台都在谋篇布局,基于自身特色与优势,走出了各自不同的绿色金融路。
以互联网银行为例,目前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均在布局。
“传统的绿色金融聚焦于大中型企业和项目,通过项目申报的形式认定绿色,而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分布广、金额小,传统的项目申报制并不适用。”网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了这一难题。怎么解?为此,网商银行尝试开拓思路,通过识别产业的上下游核心企业是否绿色,来鼓励小微企业与绿色企业进行经济活动。
具体做法是,挖掘、认定一批核心绿色企业,并鼓励下游企业向绿色产业链中的核心绿色企业采购绿色商品和服务,给到下游采购经销商支持采购贷款的绿色利率优惠,引导产业链的下游将自己的经营重心放到绿色商品的流通或者制造环节。网商银行在认定绿色企业后,提供无抵押的信用贷款给小微企业。据透露,截至10月底,网商银行累计已和100多个绿色品牌达成合作,覆盖2万家小微企业,放款138亿元。
除了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也在布局重点绿色金融领域,截至2020年末,该行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117%,微众银行称,其中要诀是:一是依托金融科技实现主要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无纸化,从源头上力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二是严控“两高一剩”行业授信。
不同于互联网银行,作为互联网巨头的美团,则将绿色金融探索重点放在支付领域。以美团在今年9月上线的数字人民币“碳中和”试点为例,该次探索将数字人民币试点引入绿色共享骑行场景,鼓励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绿色骑行。数据显示,上线满一个月,试点已吸引超过100万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累计产生889.96万绿色骑行公里数。与驾驶燃油车相比,同等运量下预计可减少碳排放量约2400吨。
除了互联网巨头外,深耕手机市场的欢太数科也有独到路径,从推动二手手机回收行业、为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升级服务以及提供低碳转型金融服务三方面入手,协助数十万家小微企业开启低碳转型。以2021年6月欢太数科与以旧换新服务商当换展开合作为例,二手货物批发商在当换拍得某批次手机后,可以在当换平台申请“绿色备货金”贷款。
而在财富管理方面,陆金所控股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其已于今年设立绿色金融办公室,在产品层面,已经引入绿色基金,并引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公募产品,以及底层资产投资于绿色金融、节能减排领域的其他净值型产品,切实支持污水处理、城市绿化、新能源、旅游文创等符合ESG内涵的产业。
人才短缺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各家金融科技公司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在各自探索的路径上,也难免遇到不少难点和挑战。
其中,欢太数科相关负责人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推进过程中,协助小微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仍面临不小的挑战。由于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能力弱,加强数字化改造又会增加成本投入,这对规模不大且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来说改造动力不足。
新网银行则称专业人才储备也是一大难题所在。如今既懂绿色发展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紧缺。这也衍生出其他问题——第三方认证价格较高。
人才短缺确实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普遍痛点。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绿色金融领域研究人员李姿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对绿色金融产品等设计及应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缺少绿色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金融科技布局绿色金融的一大挑战。机构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战略,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在业内看来,金融科技公司善于金融创新,又善于使用数字技术,善于通过用户数据,对绿色企业迅速做出信贷响应,但金融科技公司也有其劣势。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则提到了金融科技公司部分技术不成熟带来的操作风险。一方面,金融科技在动态运用于绿色金融过程中,可能因技术的不当应用和技术自身的负面效果导致金融科技偏离其预设目标而导致风险;另一方面,算法在实现自动化时,也可能因为数据处理的规则和流程的封装性,使得透明度缺失,影响市场主体的知情权。
“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当前,金融科技企业对于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中应用的研发投入相对缺失。有研究指出,科技公司的主要投入集中在解决运行效率的问题的场景,例如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提升绿色标准、项目识别、环境效益测算和ESG指数编制等方面。但对可以解决信息透明度、可靠性和可追溯性问题的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比较欠缺。”王遥直言道。
如何突围
可以预见,金融科技企业在绿色金融赛道上的探索,道阻且长。
除了机构自身限制外,李姿璇提到,行业在支持绿色金融领域也存在一些难题,如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引、缺少监管沙盒的支持,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方面提供的可靠产品还相对较少等。在李姿璇看来,如果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创建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明确相关标准,将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对于机构后续发展方向,王遥还提到,数据中心是公认的高耗能行业,过去十年间,我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升至3.7%。因此,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应是金融科技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当前政策确实缺少具体的促进金融科技、促进绿色金融的指引,未来预期会有所补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则认为,探索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公司首先要实现自身的绿色低碳,比如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器方面,加大绿色循环科技的投入,身体力行减少碳排放。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金融科技
人才短缺
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