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雪球社区上,一位中年男性投资者从年初50万元亏到13万元的经历引发关注和讨论。按照该投资者的自述,先后买入消费股、新能源股、芯片股、化工股,都是斩仓出局,最惨一把亏掉30%,其余时候炒短线,总体也是亏多赢少。

距离2021年A股收官还有最后五个交易日,截至12月24日收盘,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只是微涨,沪深300下跌5.56%,创业板指上涨11.15%,板块分化严重。有财经网站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超过五成股民实现盈利。根据互联网渠道的账户统计,近六成基民实现盈利,平均收益率1.68%。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你的投资战绩如何?
投资者自揭伤疤 分享“心碎时刻”
《50万还剩12.9万,好想大哭一场》,这篇帖子发在12月24日晚,标题里就流露出了满满的悲伤。
这位投资者自述,年初失业后拿着50万入市,当中还有20多万是向亲戚借的。他强调,凑到50万元主要是为了开通科创板,谁知道还没来得及开通,就亏掉了第一把。该投资者上来就在50元左右的高位买了伊利股份,硬撑了一个多月砍仓,亏损17%。
看到新能源行情火爆,自己却连个鱼头都吃不到,该投资者转而听消息追涨芯片股,结果买瑞芯微又亏了近20%,买士兰微亏10%左右,都是斩仓出局。其他更多时候玩短线,总体也亏多赢少。
最惨的是买了三季度的化工龙头云天化,亏损30%。“本以为靠低估的云天化,能就此翻身。明明PE不到10倍,怎么股价会走出这种德行?”该投资者非常不理解,“按逻辑,大V早就说得很透了。”云天化在9月14日创下37.25元的高价后一路下跌,上周五收盘在19.04元,接近腰斩。
该投资者还暗自后悔年初错过的5倍大牛股,“如果满仓押注石大胜华,那年中资产可能就上了300万。当初这么傻,赚不到5%就下车。”
前几年,蓝筹股曾是股民们的“收益保障”,但今年屡屡折戟,不少投资者在投资社区上自揭伤疤,分享自己的“心碎时刻”。
就在半个月前,另一个投资故事也曾刷屏:一位有11年投资经历的老股民,从最初几万块炒到1000万元,今年全仓金融地产等低估蓝筹,从3月份的1000万元跌到300万元。8月,另一位融资加杠杆押注长春高新的股民发帖,150万元盈利及100万元本金全部亏光,还背上了债务。
还有用信用卡套现“豪赌”可转债的。今年国庆,一位中年失业炒股的大姐发帖,4月份接触了T+0的可转债,结果玩上了瘾,亏钱后又套现信用卡补仓,最后倒欠了银行十几万。
六成基民赚钱
平均盈利1.68%
近日,东方财富网推出了一项投资调查,获得2.8万人参与。调查显示,今年收益率超过50%的股民占比达到10.5%,收益率在20%至50%之间的比例有14.3%,而收益率在20%以内的占比最大,为29.1%。另外,有超25%的人今年亏损超过了20%。
在结构性行情分化的2021年,有超过五成股民盈利,这个比例让不少人感到难以置信。有网友提到,样本选择可能是非随机性的,赚了钱的股民更倾向于参与问卷。但也有网友认为,这个数据是可能的,今年是中小盘股逆袭年,对散户更友好。
不过,不同的统计口径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光大证券数据显示,从目前情况来看,约78%的人亏损,赚钱的只有一成多一点。即便在2020年这种大盘大涨的年份,亏钱的人也高达72%左右,而像2018年这种行情不好的时候,亏者占比更是高达85%。但在东方财富证券对2020年盈亏情况统计中,超2/3股民盈利。
再来看看今年基金投资。这两年基金逐渐“出圈”,去年赚得盆满钵满,而今年,多数基民还在盈亏线上“挣扎”。
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均涨幅1.68%。同花顺爱基金统计表明,今年以来有59.9%的基民实现盈利。
“今年行情真的太难了。板块轮动太快,今天涨明天跌,今天跌明天涨。”某知名城商行杭州分行私行部的一位理财经理说,年初一些不听劝追高消费医药基金的客户,一开始还有盈利,后面就亏得不想补仓,早早躺平了。而上半年比较看好的港股通基金,到现在亏损了20%,客户也躺平了。
从客户的基金账户来看,绝大多数在今年都没有赚到钱。“可以说今年不亏钱,或者少亏钱,就已经跑赢了很多投资界大佬了。”该理财经理说,“不过,今年初看好的‘固收+’产品总体确有不错表现。例如这位客户的账户,到现在浮盈4.74%。对于客户来说,这笔钱能跑赢银行理财就可以了。以前这笔钱买的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买‘固收+’基金的积极性高了很多。”
关键词:
投资战绩
五成股民赚钱
新数据
板块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