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正文
毕业生就业率引发热议 其实就业率不是大学的唯一意义
2022-01-14 13:35:32来源: 燕赵晚报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引发热议。其数据显示,该校2021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3.78%,未就业率为26.22%。这一数据与人们印象中高达95%的就业率有一定差距,却得到不少网友的点赞,称其良心数据。(1月13日 红星新闻)

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就业率不仅关乎学校的排名、声誉,也会影响考生和家长的报考意愿。在功利主义驱动下,一些高校在就业率上挖空心思,包装出很高的就业率。华中师范大学“未就业率26.22%”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某些高校就业率中存在不少水分。

就业率高并不意味着就业质量高,就业率也不能成为衡量大学价值的唯一标尺。某些高校为了“面子”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人为提升就业率,本质上就是一种投机取巧。尊重现实、敢于“揭短”,“未就业率26.22%”非但没有让一所大学失去“脸面”,反而用“实在”赢得了网友们的信任与认同。

从客观上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总体数量持续增加,就业竞争渐趋激烈;受疫情影响,毕业生留学人数减少,部分企业吸纳毕业生能力下降;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让部分毕业生更加迷恋体制内工作,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这些岗位不仅“一位难求”而且周期较长,导致部分毕业生在统计口径规定的周期内尚未成功就业。

从主观上讲,“95后”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要比“70后”“80后”小,“慢就业”成为一种就业观念;再加上有些大学生就业规划不清晰,迷恋大城市……“未就业率26.22%”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将就业率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划上等号。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先就业再择业”的传统观念难以像过去那样发挥作用,一毕业就统计相关数据的做法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有不少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半年乃至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才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样的高质量就业,难道比凑合、将就找个工作差吗?希望相关部门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延长就业考核周期,从数量导向转变为质量导向。

与其面子好看,不如里子有内涵。毕业生就业不仅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待,也关系到社会流动的图景。对毕业生就业的考核评价,理应更加科学、全面。让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以及无数个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到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率 本科生毕业去向 新数据 95后学生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