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 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于1月27日出资1亿元,申购公司旗下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并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一年。
亚太股市暴跌 韩国进入熊市!
周四,A股市场继续调整,创业板指数跌破3000点,创出最近9个月新低,市场多数板块走低。
在市场大跌的同时,北向资金也大幅净卖出,半天净卖出额已经超过90亿元。
在A股走低之际,亚太股市也不平静。
日、韩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均大幅下跌,其中韩国股市经历连续下跌后,今天已进入“技术性熊市”。
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今天上午直逼26000点大关,刷新最近一年多新低,盘中下跌超过2.5%,盘中最低点位较2021年高位调整幅度已在15%左右。
韩国股市近日跌势更甚。韩国综合指数今天盘中一度大跌超过3%,该指数连续多日下跌, 盘中最低点位较2021年高位调整幅度已超过20% ,已进入“技术性熊市”。
葛兰自购刷屏!基金真金白银力挺市场
中欧基金与千亿基金经理葛兰自购旗下基金,成为今天基金圈的刷屏新闻。随后华安基金也公告称,拟出资不低于5000万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
1月26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对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两只基金自购5000万元;基金经理葛兰也将对上述两只基金自购200万元。持有期三年。
同天,华安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自1月26日起至2月25日,将使用固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不低于5000万元。后续公司还将持续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
2022年来,市场震荡剧烈,新发基金频频遇冷。在此市场之下,公募业的大手笔自购,都显示了对市场的信心。
葛兰与中欧基金的联袂出手,也令其成为今天再度成为关注焦点。在刚刚披露的四季报中,葛兰以1103.39亿元的在管规模,跻身千亿级基金经理,超越同期张坤1019.36亿元的规模,暂列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在管规模排名的首位。而在另一边, 截至1月25日,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跌逾10%,“葛兰、医疗”也因此在上周五登上微博热搜榜。
对于此次自购,中欧基金表示,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中欧基金还表示,葛兰及中欧基金研究团队认为医药生物行业长期成长的基础没有发生变化,政策导向总体积极、稳定。企业在行业总体转型期以及疫情后时代更加注重修炼内功、加强硬实力的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更为完善,因此仍看好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
显然一大波公募正以真金白银力挺市场,表达对市场信心,整体来看,自购规模已由1000万的普遍水平逐步提升。
私募大佬发声:2022年熊市可能性小
1月26日,规模几百亿的私募大佬盘京投资董事长庄涛罕见发声,谈了近期市场行情、2022年市场展望等。 庄涛认为2022年与2016年相似,熊市的可能性小。
对于近期A股剧烈调整,庄涛认为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在此之前市场风格过于极致,过去3年成长风格表现突出,基金收益颇丰,物极必反,均值回归是市场的必然规律;
二是“稳增长”板块近期发力,机构的调仓换股也使得赛道成长股表现不佳,但金融地产方向又没有形成系统性行情,导致大盘下跌;
三是美股和港股等外围股市表现不佳,对A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是涨幅巨大、获利效应非常明显的赛道和牛股稀缺。
庄涛表示,2022年与2016年颇有相似之处,都是前几年涨幅巨大收获颇丰,同时也找不到有大行情的赛道和股票。不过,庄涛认为2022年出现熊市的可能性很小,开年下跌不代表全年表现不好。
“系统性级别的熊市,比如2004年、2008年、2011年、2018年,都与流动性紧缩密切相关。2022年不仅没有紧缩,恰恰相反,处于经济稳增长状态, 流动性只能宽不能紧,现在只是宽松的起始阶段,还没有到全面宽松的时刻。 ”庄涛分析称,“在流动性宽松的大背景下,大可不必担心。”
澎湃新闻社论:拿什么挺起A股的脊梁
在1月26日,《证券日报》和《证券时报》两大行业报,分别在头版发表重磅文章:呼吁机构投资者克服投资短期化的倾向,“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挺起A股的脊梁”; “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往往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前提”。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这反映在市场中就是对不同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发生改变,如对新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场更多看重其可预期的盈利能力和贴现能力,而非单纯的概念题材炒作,对传统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场更倾向于评估其御寒能力、抗压能力等。这种风险定价模式的转换,必然会带来市场的估值调整。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达到25.57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也接近20万亿元,达19.76万亿元,可以说我国资本市场已是机构主导型市场。
让机构投资者发挥压舱石和定盘星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机构投资者属于代客理财,其背后是投资委托方,机构投资者的业绩表现直接影响的是其从业者的生存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使用的资金,属于受托基金,而且许多是开放式基金,一旦一级和一级半的投资者不看好,或者在公私募的协议中一旦触碰相关条款,投资者赎回公私募产品,就会引发市场联动反应。
进入今年以来 ,A股持续走低,其实很多是机构投资者在资产端的回撤,触发了赎回条款,而机构投资者不仅没有做好相应的流动性管理安排,而且有些甚至变相加了杠杆,导致投资人的赎回引发二级市场的挤兑,机构消极主动抛售股票 ,从而在市场操作层面上,市场内生的估值调整以“跌跌不休”的市场情绪表达出来。
当前投资者与管理人的互信并不牢固,很多还是基于契约条款约束,即目前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契约型基金为主,公司型基金很少。这种契约设定,从根本上是投资者对管理人的专业缺乏信任。毕竟,国内机构投资者,严格而言都没有真正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管理人,大多尚不具备成为一个完全独立信用资格的投资管理人,尤其是很多基金经理,更多强调投的能力而缺乏管的水平,最直观地表现在其基金的流动性管理上,即,基金管理并没有考虑到流动性风险,导致投资组合进攻型的矛多、具有安全垫作用的防御性的盾少。
此外,在融资设立基金的时候,更多强调销售,而忽视匹配,即没有很好地将基金的风险策略与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承载能力等进行有效匹配,从而导致基金本身就存在内稳性问题等。
总之,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机构主导市场的初期,要真正有效降低市场无序和失序风险,需要机构投资者用专业营造信任,监管机构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塑造市场秩序。(21金融圈综合市场行情、东方财富网、澎湃新闻、证券时报等)
关键词:
市场
机构投资者
基金
熊市
公募
中欧基金
基金经理
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