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雨摄影)
本报记者王潇雨 北京报道
作为中国快递行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顺丰控股”)为了摆脱行业激烈竞争带来的利润下滑问题,正在通过在多个基础设施以及新业务领域大手笔投资布局来构筑更宽的“护城河”,但这带来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行业特殊性导致的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之间存在“时差”问题,这也成为导致顺丰控股近年来业绩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在1月28日晚间发布的最新业绩预报中,顺丰控股透露,其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亿元至44亿元,同比下降40%至43%。而这其中仅仅第四季度就贡献了24-26亿元,占到全年总利润超过一半。随着此前在诸多新业务领域进行的开拓以及基础建设的逐渐完成和完善,顺丰控股似乎也正在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并享受到此前高投入带来的回报。
业绩承压
与此前多年顺风顺水的一路走来以及中国快递行业近十多年来高速发展的走势不同,近几年顺丰控股在市场表现和财务数据方面就显得多有波折。
按照顺丰控股方面的说法,2021年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为扩大市场份额以及应对件量高增长,加大了对场地、设备、运力等网络资源投入;年初疫情期间响应春节原地过年号召,留岗员工人数和补贴增加导致人工成本上升;定价较低的经济型快递产品增速较快,对整体利润率造成一定压力;2020年公司享受到较多的国家抗疫相关税费减免优惠,2021年该等优惠政策陆续结束。”等方面原因。
这其中一些原因显然并非新问题,早在顺丰控股去年一季度宣告亏损之时,当时公司给出的理由就包括了高投入带来的成本压力、低线市场的增长影响了毛利率,以及春节不打烊导致给员工高额补贴这几方面原因。
按照一位从事物流产业投融资专业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说法,“基础设施布局是快递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越早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就能比对手建立起更多优势,这带来的好处是持续性的。比如顺丰早年间在产品上建立的效率优势可以实现更高的定价,即便竞争对手一路追赶在效率上与之相差不多,但从品牌和产品口碑方面目前还是没办法撼动领先者的地位。”
在去年第一季度罕见地出现亏损情况之后,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也一改此前的低调作风,公开向投资者致歉,而顺丰控股也通过诸多渠道向外界解释造成其亏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南就是在新业务领域的投入和布局。
实际上,在快递业竞争对手都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充足资金来建立完善的运营网络、购买车辆、飞机,修建新的转运枢纽以及仓库之后,行业本身的竞争就已经开始走向另一个方向,头部企业也都愿意在短期内通过牺牲一定的利润空间来换取更多市场份额,因此一直坚持走高端路线的顺丰控股开始显现出在快递主业增长乏力的问题。
按照一位民营快递加盟网点负责人的说法,“如果说你价格是别家两三倍,但速度要快两三天,很多对时效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能买账,但如果别人如果速度跟你差不多或者就晚个一天半天,那你的价格就成为劣势了。”
顺丰控股实际上早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一方面推出更便宜的产品“走量”与其他快递企业竞争,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来增加竞争力,并希望通过建立平台或是系统连接所有业务板块,打造成一个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财务上较为稳健的顺丰控股甚至不惜多次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来投向诸多“大项目”,甚至一度还引发市场对其“缺钱”的担忧。
在去年11月发布的一则募资公告中,顺丰控股披露了其募资200亿的具体用途,其中包括拟使用60亿元投入速运设备自动化升级项目,拟使用40亿元投入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工程项目,拟使用30亿元投入数智化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建设项目,拟使用20亿元投入陆路运力提升项目,拟使用20亿元投入航材购置维修项目,拟使用30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
按照顺丰控股方面的说法,募集资金投向均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及未来战略布局,将有助于提升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该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着项目实施的逐步推进,未来公司盈利能力、经营业绩将有效提升。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近几年顺丰控股频频出手并购或是建立新的合资公司,收购目标和合作方既包括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也包括跨国物流巨头和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内容也包括冷链、供应链、货代以及科技企业,其中不乏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规模的大手笔并购。
这些并购一部分已经通过逐渐并购整合开始显示出价值,还有一些仍需要等待。
曙光初现?
实际上,在去年一季度亏损之后,顺丰控股接下来就迅速回到了盈利的轨道,尤其是第四季度的利润甚至接近前两个季度总和。
按照顺丰控股发布的业绩预告中的说法,对于2021年第四季度业绩增长,公告显示,公司更加聚焦于核心战略,强调业务价值贡献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此外,自第四季度起合并嘉里物流联网有限公司的业绩。
不久前,顺丰控股宣布2022年春节将连续十五年延续“不打烊”服务,不仅加大运力投入,同时也将投入38万一线人员在节日期间提供寄递服务。
而对于顺丰控股而言,1月24日湖北鄂州花湖机场完成了校验飞行,这意味着这个由其主导运营的航空货运枢纽在年内有望正式启用。在民营快递企业里,顺丰控股在建立航空货运机队布局上的前瞻性和破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目前的“江湖地位”,而花湖机场这个地位类似于联邦快递孟菲斯枢纽的新机场启用也有望将其在航空货运业务上的运转模式和效率提升到一个新测阶段。
在新冠疫情之后航空货运业无论是在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环境都迎来发展机遇期的情况下,顺丰控股旗下顺丰航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机队规模已经达到68架,其中既包括波音737-300F、757-200F等运营短途航线的窄体货机,还有已经达到12架规模的中型货机767-300F机队,同时还有包括两架可以运营远程洲际航线的大型货机747-400ERF。按照官方的说法,2022年,顺丰航空机队规模将突破70架,具备中远程航行能力的大型全货机数量还将持续增长。
此外,顺丰控股旗下丰鸟科技在1月下旬宣布正式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支线物流无人机试运行许可和经营许可,标志着丰鸟科技成为全国首家可在特定场景下开展吨级大业载、长航时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的企业,也成为全球首个运用特定场景运行风险评估方法获得监管方批准进入支线物流商业试运行的大型无人机企业。
中国民航局在2019年2月发布的《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管理规程(暂行)》提出,采用特定运行风险评估(SORA)方法制定试运行批准的审定要求,这为无人机的试运行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提供了有效的具体实施路径。丰鸟科技率先基于特定运行风险评估(SORA)方法落地支线物流场景验证运行实践,经过初始评审、文件审查、现场科目验证等多个环节的评审,于2021年12月通过了民航局的最终审查。通过这种评估方法获批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丰鸟科技在全球尚属首例。
顺丰集团是国内物流企业中最早一批进入无人机配送相关业务研发和运营探索的企业之一,2017年顺丰集团宣布投资7.4亿元在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建立大型物流无人机总部基地项目,全国数据中心、运营中心,完善货运航线支线网络。
当年10月,一架货仓容积10立方米,有效载荷达1.5吨的AT200货运无人机首飞成功,这也是顺丰集团在探索无人机配送的诸多方案中最贴近偏远地区末端配送需求的一种产品。2018年丰鸟科技又与国内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将一款名为飞鸿98的大型货运无人机完成了首飞,这种最大起飞重量5.25吨,最大载重1.5吨,飞行高度4500米,巡航速度18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200公里的大型无人货运飞行器货仓容量比较大,最大容积量可以达到15立方米,按照丰鸟科技相关负责人在首飞时接受包括《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信息显示,最大可以载1.8吨货物,对起降场地的要求比有人机低很多,硬质跑道和简易的铺装跑道以及草地跑道均可以使用,起飞与着陆距离最短仅有150米。
按照顺丰集团方面介绍,一个依靠大型有人货机-大型支线无人机-小型货运无人机构成的三级航空货运配送网络将是这个计划的完整姿态,其将分别对应干线-支线-末端三个配送层级。
顺丰集团方面表示,2022年将会是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运行的元年,丰鸟科技将率先在西北榆林等地开展支线物流运输服务,助力顺丰集团构建“大型有人运输机+大型支线无人机+末端投送无人机”三段式航空运输网络,后续将在民航局监管与指导下适时扩展试运行范围,循序渐进的连线组网。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关键词:
物流
支线
货运
企业
业绩
航空
货机
业务
布局
顺丰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