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业态、新模式、新政策的出现,消费维权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44861件,同比增长6.37%,解决836072件,投诉解决率80.0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1592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0675件,加倍赔偿金额1181万元。全年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31万人次。从投诉情况看,既有直播带货、盲盒等商业销售新模式带来的新热点,智能产品、智能客服带来的新难点,规范校外培训、文娱消费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有传统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
新型消费纠纷多
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普遍的互联网消费模式,但在这一新业态发展的过程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商品货不对板,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三无”产品摇身变成“网红爆款”;有的主播肆意夸大产品功效,用夸张的演技宣称“跳楼价”,而实际上所谓优惠价格等都是主播虚构的;还有的主播编造虚假剧情卖惨带货,利用社会公众的同情心和善意售卖低质商品。由于部分直播营销平台怠于管理甚至放任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的侵权行为,采取的惩戒力度低,致使消费者维权受阻。
当前,视频行业的会员经济正在更深刻地影响着内容、平台和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但部分平台假借各种名义,拆分原有会员权益,对已付费会员再收费。还有的平台对会员续费不提醒或提醒不到位,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自动续费”。
盲盒经济因其“中奖”的未知性受到消费者追捧,但是,盲盒经济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有的商家利用盲盒销售临期商品或假冒伪劣产品,如宣称网购化妆品达到一定金额就可获得加赠盲盒,而盲盒里却是快过期的产品;个别餐饮企业与盲盒销售商联合推出“联名款盲盒套餐”,诱导消费者超额消费获取限量款盲盒造成浪费;一些商家拒不承担盲盒商品的售后责任,以珍藏、稀有、限量等名义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盲盒概率不透明,存在私拆后再售卖等弄虚作假的情形。
2021年8月27日,安徽省消费者王女士向当地消协投诉,称自己的孩子在某书城购买了一款盲盒,打开后发现里面是已过保质期的奶茶。当地消协在调查中发现,店内货架上的确摆放着同批次产品,里面含有过期食品。经调解,经营者为消费者办理退款,有关部门也对此进行立案处理。
智能消费维权难
2021年,新能源汽车车主维权事件频频出现,特斯拉、欧拉、理想、宝马等品牌均因车辆问题或产品迭代与消费者发生纠纷。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出现的安全问题上,如行驶中断电、汽车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等。其次是电池质量问题突出,比如充电故障、续航里程缩水等,特别是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严重。2021年9月29日,湖北消费者张先生投诉称,他花费20万元购买了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商家推销时宣称充满电续航能达到510公里,但实际使用时的续航里程却只有300公里。
而配套的售后服务体系、维修网点、维修技工等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需要,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售后满意度。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相关数据由厂家垄断并拒绝提供给消费者,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陆续上线智能客服来代替人工客服,但智能客服也导致了新的消费纠纷:有的智能客服不能实际解决问题,只会答非所问或循环重复;部分共享充电宝、饮品自动售卖机等智能设备故障仅提供智能客服,无法及时、有效联系人工客服;智能客服入口隐蔽、操作复杂等情况也普遍存在。
例如,南京市消费者金先生在2021年“双11”期间于某平台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两桶食用油,但收货时却发现只有一桶。金先生立即与客服联系并上传照片要求补发,但直到当年12月依然没有收到补发商品。其间,金先生不断与客服联系,然而智能客服不能解决问题,人工客服难以接通。
新业态治理需强化
对于消费者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中消协建议,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带来消费领域的重大变化,尊重生命权利、增进人类福祉、保障公平公正需要提上议事日程,这就要求行业企业力行科技向善,致力于技术革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更优功能、更好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可。而非利用专业知识炒作概念欺骗消费者,更不能利用技术优势、数据垄断进行消费歧视、实施强制交易、阻碍消费者维权。
毋庸置疑,经营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责任人,发生消费纠纷时,经营者应当正视消费者的诉求,依法妥善处理,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现实中,部分经营者人为设置售后服务障碍,因消费者给差评而进行骚扰,对消费者采取辱骂、人身攻击等手段,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还有部分经营者通过故意拖延、污蔑抹黑、高额诉讼、技术欺凌、霸王条款、举报敲诈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打压,增加其维权成本。这种做法严重违背商业道德,严重背离法治精神,这样的企业终将受到社会谴责,被市场淘汰。
在强化新业态新领域治理方面,中消协表示,应加强新业态新领域研究,强化立法立标工作。针对网络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明确直播、社交、跨境电商等平台的义务和责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针对智能产品、智能网联汽车、算法应用等新领域,明确经营者主体责任,明确伦理要求和行为规范,强化保护消费者权益措施。严格贯彻消保法中的倾斜保护原则,加强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针对消费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快出台司法解释,统一司法裁判理念和尺度,加强社会引领和示范。
关键词:
新型消费纠纷
消费维权新热点
智能消费维权
新业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