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暖,奋进正当时。在稀土高新区驻区企业包头金山磁材有限公司研发室内,30余名企业核心科研人员齐聚,共同探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重点专项“多主相钕铁硼磁体重稀土极致应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工艺和配方配比,并将于近日向科技部报送“项目任务书”和“课题任务书”,让这一实施期为4年的项目力争在两年内实现批量验证、批量生产。
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近年来,稀土高新区驻区企业开发出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其中,精密伺服电机、多极辐射磁环、世界首台套稀土环保着色剂、填补国内空白的热压粘接磁粉等近百项成果实现产业化,显著提高了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稀土产业向终端延伸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发力 激活企业创新“细胞”
走进位于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企业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范立忠给记者展示了一款嵌套着稀土永磁线圈的蓝色塑料薄片,两部手机的背部都装上这种塑料薄片,接通电路后,可实现无线充电。
“华为手机无线充电的功能,应用的正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原理。”据范立忠介绍,目前,企业主要以稀土为原料制造永磁材料,业务范围涉及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医疗、船舶、风电、航天航空等领域。主要客户有华为、联想、微软、富士康、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年产值达到7亿元。
在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企业副总经理蒋煜指着直径只有几厘米的微型摄像头告诉记者:“这个摄像头里有一个基于全新永磁材料的高精度对焦马达,是摄像头的主要配件,对焦精度很高。去年我们生产了7000万颗这样的高精度对焦马达,产值约1亿元,彻底打破了高精度对焦马达被TDK、阿尔卑斯、三星电机等国外厂家垄断的局面。”
科技“点土成金”推动稀土产业实现大跨越,去年,稀土高新区38家稀土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7.51亿元,同比增长83.4%。如今,稀土高新区正凭科技创新之力,实现附加值大幅提升,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领域拓展。
追高逐新 推动稀土产业蝶变转型
这几天,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磁材生产线上异常忙碌,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一批钕铁硼磁钢产品,这批产品将分批逐次发往欧洲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别看我们生产的只是一块块小小的永磁材料,它却可以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变频空调压缩机、医疗、航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是20多个配件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企业副总经理袁擘说。
以科技创新领航,让新产品“亮剑”。天和磁材充分利用独特的产品配方与自制的关键设备,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高牌号钕铁硼产品。
“目前企业磁材总产能达到万吨级,四分之一以上产品出口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并成功进入世界大型汽车零部件客户的供应商行列。去年,企业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在自治区占比23.4%,排名第一。”袁擘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将重点围绕下游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节能家电、3C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的能源绿色化、用能高效化、装备轻量化、器件小型化需求,生产专业的稀土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等关键功能材料,推动产业循绿向前、蝶变转型。
以“稀”为笔 擘画产业美好前景
提起当前企业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煜不无遗憾地给记者举例:“现在高端智能手机上装了比较先进的光学防抖摄像头,可以在高速运动中稳定对焦。这种摄像头除了要应用稀土永磁材料,还得用一个芯片去控制它的算法,让用户在运动中可清晰抓拍图像。可惜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量产光学防抖摄像头,需要从国外进口。”
蒋煜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江馨微电机将不断探索光学防抖、云台、多轴运动等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力争早日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而在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锦智看来,从终端市场来讲,支持其公司40年来屹立不倒的,就只有创新、做大产品经济附加值。
记者了解到,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牢牢占据国内稀土永磁电机高端市场,拥有20多个大类400多个产品,7项专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国内第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领域,以及风力发电、海浪发电、电动汽车等高效节能领域。
“稀土的应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比如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诸多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都要依靠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在高速发展的氢能产业中,稀土储氢是氢气存储和运输的重要解决方式;稀土电池是新能源发电储能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稀土催化产品的推广应用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邬军军表示,稀土高新区将向绿而行,依托“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体系,全力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稀土产业向高端领域迈进。
关键词:
稀土产业链升级
强化科创实力
稀土产业转型
稀土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