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扩产潮再起。
(资料图片)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近半个月以来,宁德时代、赣锋锂业、亿纬锂能、蔚蓝锂芯、欣旺达、孚能科技6家锂电池公司已宣告大手笔扩产计划,且多数为百亿级别项目:
虽说宁德时代此次并未公布扩产项目的具体产能数目,但结合该公司此前公告的定增扩产动作,单GWh投资额在3.1亿-4.9亿元区间——若取中值4亿元/GWh计算,则宁德时代本次的140亿元约对应35GWh电池产能。
若同样以4亿元的单GWh投资额计算,则赣锋锂业的30GWh锂电项目约需260亿元,孚能科技项目需96亿元。
在上述情况下,几项叠加,近半个月以来,A股锂电池公司共计已砸下超949亿元扩产,规划新增产能达179GWh。
如果再算上格林美、中科电气等产业链其余环节项目,则总扩产投资额轻松超过千亿元。
▌储能项目上马缓解产能过剩隐忧
扩产的一大动力,或许便是来自于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的渗透率。
而就在本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公告。安信证券认为,本次政策发布进一步明确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将进一步带动明年新能车销量,国内维持30-40%增速,全球增速预计达40%。
即便在这种背景下,大手笔投资背后,新能源电池产能过剩风险隐忧也已浮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此前就曾表示,2-3年后碳酸锂等原材料或将恢复完全供需平衡;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或将达3000GWh,届时电池出货量可达1200GWh,产能将“大幅过剩”。
不过,国家能源局网站之前曾发文提醒,需动态看待电池扩产潮。
第一,长期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低端产能相对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若通过高端产能落地淘汰落后产能,或有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判断动力电池产能是否过剩,不仅需要考虑汽车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储能市场增长空间;
第三,衡量动力电池产能是否过剩,不仅需要考虑国内需求,更要有全球视野。
正如该文所述,储能项目的加速上马,无疑对动力电池产能规模形成了强大支撑。
而回看本文开头的一众电池扩产动态,亿纬锂能、蔚蓝锂芯、孚能科技与欣旺达的扩产公告中,均已明确提及储能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储能厂商透露过电芯供应紧缺,例如:
科士达8月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储能电池的电芯相对紧缺,价格相对较高,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
金冠股份也曾表示,受储能电芯涨价及供应短缺影响,有一些项目投资推动缓慢。
此外,GGII 9月6日发文指出,电芯紧缺已成为困扰(户用储能)行业壮大发展的最大隐患风险。
在国内某头部光储龙头企业中期财报交流会上,管理层提及,长期来看,户用储能与电网的友好、跟家用电器的匹配和充电桩的适配等方面软实力是关键,但中短期而言,1-2年电芯的供给瓶颈是关键。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22%,同比增长30%;其中的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5.73GW,同比增长75%。
同时,去年我国储能电池产量已达32GWh。光大证券(维权)预计,2022年全年储能电池产量将超过60GWh,同比增速接近100%;即便在原材料成本高位的情况下,2022年全球储能行业仍将保持超过100%的增速。
关键词:
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