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威马汽车创始人年薪12亿”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消息称,造车新势力之一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晖,于2021年获得年薪高达12亿元。与此同时,威马汽车于2021年录得亏损金额高达82亿元,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亏损已达173亿元。
南都记者了解到,事缘今年6月港交所官网披露的一份威马控股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指出了该公司董事及监事层级的薪酬状况。事实上,沈晖作为威马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2021年所得薪金及花红为200万元,其余近12.59亿元均以受限制股份/购股权开支方式所得。南都记者了解到,购股权计划系威马汽车采纳的激励机制,实现股权激励的前提是公司必须上市,并非一定能够实现兑付。
近日,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天价薪酬”争议背后,亦透露出威马汽车目前面临交付风险、技术开发及投入未必会产生预期成果等问题。而在此前,威马曾深陷汽车自燃风波,并一度在科创板遇阻。
争议:公司亏损82亿元创始人拿“天价高薪”
近日,一则“威马汽车创始人年薪12亿”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南都记者了解到,事缘今年6月港交所官网披露的一份威马控股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该招股书于“董事及监事的福利及权益”一项中披露,2021年,威马汽车董事及监事层级自集团获得酬金17亿元人民币,而作为威马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晖获得的酬金总额为12.6亿元,占比高达70%。而在2020年,沈晖获得的酬金仅为16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威马汽车总收入为47亿元,亏损82亿元,较2021年亏损50亿元同比上涨61.4%。而在2019年,威马汽车录得年内亏损超41亿元。即自2019年以来,威马汽车已亏损超过173亿元。
公司亏损82亿元,创始人却得到12.6亿元酬金收入?南都记者了解到,根据适用法律、规则及规例,威马汽车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成员获取薪酬的方式包括薪金、奖金、雇员限制股份或购股权开支、退休金计划供款、住房及其他津贴以及实物福利的形式。事实上,沈晖于2021年所得薪金及花红为200万元,其余近12.59亿元均以受限制股份/购股权开支方式所得。
南都记者留意到,购股权计划是威马汽车于2021年12月采纳的激励机制,属于向董事及高级管理层提供的额外激励,使他们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从而促进业务的成功。2021年,威马汽车录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17.3亿元人民币,而在2019年,该部分金额仅为五百万元。
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授出股份激励奖励对于公司吸引及挽留主要员工而言至关重要,未来会继续授出以股份为基础的补偿。
这一部分的支出也导致威马汽车在行政开支方面的费用大幅上涨。据招股书中数据显示,2021年,威马汽车行政开支高达27亿元,较2020年17.5亿元上涨54.5%。威马汽车解释道,原因之一系威马上海于2021年向若干管理层成员授予股份奖励导致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大幅增加。同时,威马汽车也意识到,产生额外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一名业内审计员告诉南都记者,实务中,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安排中,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常见做法是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一定数量的股票,并规定锁定期和解锁期,在锁定期和解锁期内,不得上市流通及转让。
“实现股权激励的前提是公司必须上市”,这名审计员表示,“到一定期限后,同时公司业绩也满足了授予股权激励时可能会有的业绩条件,激励对象方能行权。”
而据公开报道,威马汽车高管薪酬中“股权激励”,是按照评估得到的股权激励公允价值计算确认的金额,为非现金性质,并不会产生实际的现金支付,且会设置严格的履行条件和标准,并非一定能够实现兑付。
至于如何实现股权激励兑付,据该招股书披露,威马汽车购股权计划的行使价将由授权人士批准并载于公司向合资格参与者发出的相关授出函中,任何购股权将在根据相关授出函所载适用归属时间表及归属条件归属后变为可行使,即威马汽车并未公开透露相关情况。
困难:交付面临风险
威马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当中一员。据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官网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其创立之初,便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做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第二步,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
这一“三步走”战略目前面临着不少难题。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自2018年9月推出首款车型以来,威马汽车累计出售83495辆电动汽车,其中于2021年售出44152辆,较2019年及2020年的销量出现大幅增长。
然而,在造车新势力队伍中,威马汽车的交付量并不占优势。南都记者了解到,2021年,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91429辆、98155辆和90491辆,威马汽车仍与三家车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威马汽车亦意识到自身在交付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南都记者留意到,威马汽车称,公司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发、制造及按时批量交付优质、安全、可靠及获消费者青睐的智能电动汽车的能力。然而,由于缺乏必要资金、供应链及生产出现延误或中断、必要汽车技术研发出现延迟、质量控制缺陷等问题,威马在交付能力上面临一定风险。
在此情况下,研发能力仍然是威马汽车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曾投入大量资源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确保车辆在商业规模上以高质量和低成本的方式生产。据威马汽车称,公司运营在许多方面极为依赖技术,一直大力投资于产品的自主技术研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研发团队共由1141名研发人员组成,占员工总数的约28.9%。仅2021年,威马汽车产生研发费用9.812亿元,占相应期间总收入的20.7%。
另据招股书透露,在2021年与中国同行之间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的比较中,威马汽车以20.7%的研发开支占总收入比例排名第一。
然而,即便是自诩以“领先的技术能力”录得快速增长销量的威马汽车,也意识到技术开发及投入未必会产生预期成果。
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称,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正面临快速技术变革,车企可能无法紧跟技术变革,导致竞争力受到影响。此外,研发工作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我们无法保证我们将继续取得技术突破及成功将之商业化。因此,我们于研发工作的大量开支或未能产生相应益处,而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遭受重大不利影响。”
风波:曾出现多起自燃事故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曾和蔚来、小鹏、理想并称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的威马汽车,近年来亦风波不断。
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9月22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了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及上汽集团联合领投,百度与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继续参与。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数字营销和渠道拓展等。
当年10月9日,沈晖在微博发表的一封“家书”中表示,“融资100亿不是我们的目标,创造100亿、500亿、1000亿的价值才是威马人的目标。”
然而,同月发生的多起威马汽车自燃事故,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南都此前报道,2020年10月5日和10月13日,两辆威马汽车接连在福建邵武市发生自燃,事故原因初步认定系电池问题。另据媒体报道,起火的两辆车都是威马EX5。
10月27日晚,一辆EX5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内发生起火。据称,周围的居民听到爆炸声,且有明显震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气味。
对此,10月28日上午,威马汽车官方微博回应表示,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等部门迅速出警,事故很快得到处理,未造成人员受伤及其他财产损失。
同日,威马汽车发布《关于威马汽车主动召回部分产品的说明》称,针对近日有威马车辆发生底部冒烟起火事件,协同监管部门展开调查经过技术分析和反复验证,此次事件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决定自2020年10月28日起,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装备了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威尔马斯特电动汽车,共计1282辆。
与此同时,威马汽车拟申请在科创板上市。
2020年10月1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受聘担任威马汽车本次发行上市的辅导机构。
2021年1月底,上海证监局官网显示,威马汽车已完成上市辅导,上交所即将受理公司递交的申报材料。
然而,同年4月,一则关于“威马汽车已暂缓在科创板IPO的申请”消息传出。据称,威马汽车上市材料在审查中发现不少问题。南都记者留意到,针对这一传闻,威马汽车方面曾回应媒体称,所谓“上市材料审查中存在问题”为不实消息。威马汽车表示,目前上市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具体情况以上交所公示为准。而在此之后,威马汽车再无透露其上市相关消息,直至今年6月港交所披露新一批IPO申请名单,威马汽车在列。
关键词:
威马汽车创始人年薪12亿
威马汽车被曝自燃事故
威马汽车上市
威马汽车招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