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正文
功效性护肤成为新概念成为新宠 国货品牌如何打造新优势
2021-05-24 14:22:41来源: 财经网

敏感肌护肤市场的容量还在扩大,不止是外部环境污染的影响,化妆品滥用也是愈来愈多人变成敏感肌的原因。由此,一波主打高浓度、强功效的国产功效护肤品牌,日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可在如火如荼的创业热潮中,有人认为海内外品牌的代差在原料制剂领域,也有本地上游原料厂认为,二者并无差别——打着国货旗号却强调自身原料来自海外的品牌,反倒有自相矛盾嫌疑。而这种争执背后,不只是生意上的考量,还有国货化妆品创新,不能在原料创新阶段失语的现实。

功效评价规范助力功效性护肤入正轨,但成分雷同正拖累化妆品创新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算是给行业保驾护航了。”近日,贝泰妮董事长郭振宇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如此谈到。今年5月1日,前述规范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在“药妆”称谓被禁止后,功效性护肤有了另一层法规意义上的认可。

财经网产经注意到,包括玉泽、薇诺娜以及诸多创立不久的功效性护肤品牌,常打出“医研共创”的口号,宣传口径囊括了各类皮肤领域知名医院、医生。百植萃甚至会邀请医生参与直播。

但强功效和医疗功效、药妆与医生医院之间的关联尺度,行业一直在摸索中。此次规范,则对不同层次的功效列举了不同水准的评价规则。例如,具有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祛痘、滋养和修护功效的化妆品,需要进行人体功效评价试验。

而需要文献资料、人体试验、实验室实验的门槛,理论上可以排除一批容易让人“烂脸”的化妆品。

“其实除了环境污染和心理压力,滥用化妆品也是造成敏感肌人群增多,功效性护肤需求增加的原因。”郭振宇透露,“有医院院长跟我说,80%的敏感肌都是滥用化妆品引发的。”

百植萃CEO Nancy则提到,敏感肌的皮肤屏障已经受损,浓度高产品其实是负担,应当遵循先安全修复的原则。而功效型护肤,在从蓝海到红海,甚至是血海的演进中,未来竞争关键不是投更多钱(营销),而是做更多临床实验,用做药态度做护肤品。

可愈多功效性护肤产品的诞生,甚至宣称“皮肤学级护肤品”的存在,常常拥堵在某一两类雷同包装话术和成分的赛道中。

例如,玉泽、The Ordinary、HFP三家品牌都推出主打蓝铜+胜肽的精华产品。350元的Ordinary的蓝铜浓度宣传为1%。920元的HFP黑标蓝铜胜肽浓度则是10‰(千分之十)。452元的玉泽精华液未直接披露具体浓度比例,但从浓度由高到低的标识排序看,蓝铜胜肽排名第三。其更主推纯度超98%这一数据。

图片来源:淘宝截图

蓝铜胜肽不是第一个走红的成分组合,胜肽+玻尿酸、纯胜肽的精华,也被欧莱雅集团的薇姿和YSL采用过。而欧莱雅将成分通用于旗下不同品牌的操作也早有先例。修丽可的B5保湿精华、理肤泉的B5精华液亦与前述胜肽+的思路相似。

占国货之名却拿原料进口当卖点,是科技不自信还是技术难言之隐

可即便海内外护肤品在成分配方组合选择上相似,郭振宇坦言,本土和国际大牌在原料制剂上依然有代差。

研究多肽近10年的化妆品原料上游厂家维琪生物创始人丁文锋告诉财经网产经,客观而言,以往国内化妆品原料采用许可目录+禁用目录制,想新增原料通过申请很难。而海外是禁用目录制,所以不少人偏好从海外进口原料,国内的化妆品原料创新确实落人一步。

但对于那些海内外都有能力生产的原料,其认为通常在品质上并没有根本性区别。“如果一个品牌标榜自己是国货,但又同时鼓吹自己的原料来自进口,有些自相矛盾。”丁文锋谈到。

财经网产经在淘宝检索发现,当下确实有一些新创品牌存在同时使用国货+进口两个概念的情况。例如,优时颜的“黑引力”精华在详情页宣传,自己的新一代六胜肽PRO是源自西班牙。丽舒丹的B5精华则提到自己的10%含量烟酰胺是进口。HBN的视黄醇眼霜精华提到“涂抹式肉毒素源自西班牙”、“德国二裂酵母”、“高纯咖啡因源自意大利”。HFP则介绍自己是与日本林原株式会社等知名配方原料合作研发、国内生产的护肤品品牌。

图片来源:淘宝截图

除此之外,一直对外宣称自己依托于云南植物的薇诺娜,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未回复财经网产经关于其原料是否全部来自国内的提问。玉泽也未就原料问题作出回应。

百植萃CEO Nancy则向财经网产经谈到,自己是国产进口原料都会用。主要考虑同一原料的稳定性,以及该原料商对原料的独占性。后者目的在于配合品牌定位的竞争区隔。“客单价两百以上的产品,原料价格一般不是大的考量点。”Nancy向财经网产经透露。

而丁文锋告诉财经网产经,功效性护肤品的走红,让自己向品牌方输出教育了十多年的多肽等原料,在近两年有了认可度的明显提升。但其也坦言,需求的攀升,并未让上游原料方坐地起价。不少纯粹卖化工品的厂家甚至还在以价格换市场份额。而其已在以往的原料微创新基础上,逐步尝试向下游直接提供研发好的专利配方半成品,以通过适当价格保护自己。

“中国化妆品的创新,不能没有原料创新。”丁文锋感慨道。“化妆品一半是科技,一半是艺术,但它终归依托于物质生产。(营销、包装的中国风下),国潮化妆品是有了文化自信,但还得有科技自信。没必要非说自己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其介绍,原料端的创新环境正在逐步放开,企业可以在大量试验通过后,去监管部门申请目录备案。

结语

研发创新的投入产出周期比不上营销投放见效快,但却是一个网红品牌长红的立身之本。借助新兴渠道红利驱动的新品牌每年都在涌现,但快钱之后,不被换代淘汰的,只有那些在原料、技术上不受制于人的团队。这一点,在化妆品、食品等一系列新消费热土上,都将是不会被推翻的规律。

关键词: 功效性 护肤 国货品牌 优势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