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部电视剧的最高评价是什么?今天不少观众的答案恐怕会是“不开倍速”。有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人,其中“倍速”看剧用户大幅增长,在00后群体中比例已高达4成。
观众为啥频频按下“加速键”?原因很简单——剧集注水太多。不少热推大剧,无论“都市风”还是“历史向”,动辄六七十集起步。虽然宣发文案看着抓人,可往往不消半集就翻车。一集四十分钟的剧,前几分钟前情回顾,后几分钟下集预告,中间还得时不时植入些硬广。所剩不多的“主菜”里,充斥着老旧俗套的情节、拖沓腻歪的对话、莫名其妙的留白,外带各种硬塞进去的支线。阅剧无数的当代观众早就深谙这些套路,演员一瞪眼、一咧嘴,就能猜到要说的台词,镜头一转、音乐一响就知道后续剧情走向,只好通过“倍速”来手动挤掉水分。
“一集十分钟、一天一部剧”看似奇观,却并不好笑,这是对文艺创作严肃而沉重的提醒。今天的影视市场明显供大于求。观众有了更大选择权,审美品位也水涨船高,对那些能量密度过低的作品越来越不能忍,靠“IP+鲜肉”就能收割流量的日子一去不返。更何况,注意力是当下社会稀缺资源,即便定位为“下饭剧”,如果剧本太烂、台词太空、演技太尬,也根本没人愿意浪费时间。“倍速”看剧是观众们的无声反抗,如果再“水”,大家可能就只看预告短片、剪辑片段,直至干脆弃剧了。
当然,给影视剧挤水分,并非一味缩短片长,甚至拍些一步一个爆点的“爽剧”,而是要求作品选材有意义,情节有内容,台词有味道。比如,《红楼梦》《雍正王朝》《觉醒年代》《山海情》,集数有长有短,但制作考究、情节扎实,让人根本舍不得快进,还有一群剧迷反复解读台词。而复盘这些口碑好剧的创作过程,无一不是在题材策划、剧本创作时反复推敲,在开机拍摄、后期制作时精益求精。事实证明,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不会辜负一部诚意之作。
最近,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提名名单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这其实也是一个鲜明信号:“内容为王”“演技为王”的创作时代已经回归,精品力作这么多、观众要求这么高,哪还有烂片水剧的立足之地呢?
关键词:
倍速看剧
优质内容
影视业
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