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猪肉价格既关系生猪生产,又关系百姓生活。为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各部门积极应对,做好准备。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是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围绕加强监测预警、储备调节、政策协同,从机制完善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安排,意在有效调控市场异常影响,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专家表示,猪价超预期上涨后,短期将会震荡调整,但大幅回落可能性较小。
陆续完成中央储备收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一方面将加强生产和市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另一方面将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提升现代化水平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跟踪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达到预案规定及时开展收储,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必要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调控调节力度,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6日发布猪粮比价过度下跌三级预警,6月28日进一步发布猪粮比价过度下跌一级预警信息,并立即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启动国家储备收储工作。7月7日和7月14日已完成两批中央储备收储,7月21日组织第三批中央储备收储。
“价格过高时,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万劲松介绍,目前来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来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短暂跌破5:1以后迅速反弹,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
发展适度规模猪场
如何提高生猪的生产稳定性呢?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发展适度规模猪场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据悉,我国生猪多是分散式养殖,以散户为主,家庭猪场、大型养殖公司为辅,存在“小、散、乱”的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表示:“小型养殖户的信息是比较滞后的,他们通常不了解市场上的能繁母猪有多少,抗疫能力低、成本高,很容易被动融入猪周期。规模化、工业化的农业是一个不可逆的大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在一次报告中说:“202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仅有18万户,全国仍有2000多万户小型养殖户,生猪自繁自养仍然占据80%,中国未来依然适合适度规模猪场。”
多用市场化方式缓解波动
7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针对当前供需变化,要遵循经济规律,更多用市场化方式缓解“猪周期”波动,确保生猪供应和价格稳定。
当天会议确定稳定生猪产能的措施,促进保供稳价,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有关部门汇报,通过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目前生猪产能已从一度出现的严重滑坡较快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会议提出,虽然目前生猪生产已基本恢复,但在相关政策上不能搞“急转弯”。要稳定财政、金融、用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保护生猪养殖场(户)积极性。对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得随意限贷、抽贷、断贷。
当天会议决定,不得违法违规扩大禁养区范围。稳定规模猪场存量,帮扶中小养殖场(户)提升养殖水平。要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减少10%以上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3个月时,各地可对规模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要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加强猪肉储备应急调节。
7月30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下一步,在抓好面上生产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灾区的指导帮扶力度,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保障畜产品稳定供应。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压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稳定并落实用地、环保、财政、金融等政策。毫不放松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强化生产跟踪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稳定养殖信心,防止生产出现大的起伏。
两大利好
1 猪价开始止跌反弹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生猪价格在6月份第4周跌至13.76元/公斤后连续两周回升,7月份第1周价格为15.58元/公斤,环比上涨13.2%。7月份第二周虽然涨幅回落,但环比仍上涨了2.1%,达到15.90元/公斤。7月份第3周略涨0.1%,为15.92元/公斤。
对短期猪价快速反弹的原因,朱增勇归纳了四条原因。一是前期大猪逐渐消化,市场压力减缓。二是部分地区猪肉消费提振。猪价大幅下跌后消费快速增加,黑龙江、四川等地消费者趁机提前腌制猪肉制品。三是国家启动托市收储。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28日发布消息称,按照《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随后两次的冻猪肉收储对市场信心和预期形成支撑。四是前期猪价超跌后,已经达到阶段性底部,本身具备一定的反弹需求。
2 盈亏平衡点将下移
对于养殖场而言,除了国家托市收储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是饲料价格显著回落。
大商所玉米主力连续合约价格从5月12日2872点一路下跌到7月12日2556点,大幅下跌11%。在国际市场上,芝加哥玉米主力连续合约价格5月7日收盘为735.25点,到7月9日以513.75点报收,短短两个月暴跌了30%。
根据近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对应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设定的预警机制,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至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一级预警一旦触发,国家将启动托市收储。玉米价格显著下跌,将显著改善养殖场盈亏形势。
海关数据显示,1月至6月,我国玉米进口增长318.5%,达到1530万吨。朱增勇表示,随着大猪存栏比重明显下降以及养殖主体调整养殖结构,饲料消费需求增幅有可能下降。当前玉米供需关系明显改善,玉米价格总体趋降,仔猪成本下降,将会带动后期生猪生产成本逐渐回落。行业自繁自养平均成本总体将会从当前的16元/公斤至17元/公斤逐渐下降至15元/公斤上下,这意味着猪价盈亏平衡点将下移。
焦点
猪肉消费将逐渐进入旺季 不具备持续大幅涨价基础
“猪价超预期上涨后,短期将会震荡调整,但大幅回落可能性较小。三季度猪价大概率将震荡上行,但由于供需宽松状态仍处于改善阶段,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朱增勇说。
朱增勇表示,目前谈上升周期为时尚早。“自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已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每一轮周期都长达数年。”目前正运行第5轮周期。
从供给看,商品猪出栏增速将放缓,猪肉进口量也趋降。由于6月份规模龙头企业集中出栏,7月份企业生猪出栏量环比或将小幅减少,出栏活重也有望下降。加之1月至2月由于冬季寒冷气候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仔猪供给量环比有所下降,生猪出栏增幅将趋缓。
此外,由于国内猪价快速回落,当前进口猪肉价格优势逐渐下降,猪肉进口量也呈下降趋势。从消费看,7月开始,猪肉消费将逐渐进入旺季,预计会对价格形成一定拉动。不过在生猪出栏继续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冻猪肉库存量较高的情况下,全国猪肉供给总体趋于宽松,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也在7月30日的“2021年广东猪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表示,猪价行情牵动着万千养猪人的神经,我们要敬畏“猪周期”,相信周期的力量。上半年猪价超预期下跌,打了很多养猪人一个措手不及。核心原因在于市场高估了春节疫情影响,行业集中压栏使得生猪出栏活重明显偏高。
观点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张桂红:
种猪场必须开展疫病净化
当前非洲猪瘟病毒流行呈常态化趋势,且存在多个毒株,想要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理念及管理体系,重在管理!赢在执行!生物安全防控切记不可过度。疾病净化是每个养殖者的美好愿望,它决定着种猪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种猪场必须开展疫病净化。
中信期货研究部商品CTA组和饲料养殖组负责人刘高超:
期货套保能发挥较好风险转移作用
生猪期货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不少企业希望通过生猪期货来降低“猪周期”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目前生猪期货市场持仓量和成交量仍然偏低,生猪期、现价格相关性较强,期货套保能够发挥较好的风险转移作用。
广东京基智农时代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猛:
打造“立体聚落式”猪肉工厂
京基智农已规划在广东省周边建设多个集饲料生产、育种、养殖、屠宰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项目,打造“立体聚落式”猪肉工厂的生猪产业模式。
京基智农采用6750模式,其楼房养猪模式具备四大特点:1、闭群繁育体系;2、繁育育肥一体化;3、批次均衡满负荷生产;4、全进全出。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薛素文:
降低生猪总成本关键在精细化
在猪价上行时拼的是出栏速度,猪价下行时拼的是成本领先,现阶段让生猪总成本下行的速度跑赢猪价下行的速度,是猪场活下来的关键法器。而总成本降低,关键在精细化领先。
安徽斯高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勇跃:
提升效率,企业才能长久发展
当前影响降低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饲料成本、土建成本、设备选型”,其中饲料占比60%-70%,作为畜牧生产中最大的成本部分,饲料成本一直是一个大的挑战;土建成本占前期投入的60%左右,受选址和设计,施工方式和单位影响;设备选型占前期投入的30%左右,受选型和设计影响。
楼房养猪业面临除臭系统、精密控制、结构优化、热交换等方面的优化和完善,当前猪价下行,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硬道理。
关键词:
保供稳价
猪肉价格
市场化
盈亏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