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国批复核增产能煤矿200处左右,核增煤炭产能3亿吨/年左右,其中中央企业核增产能9400万吨/年左右。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主要港口存煤,较年初分别增长5.6%和18.9%,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68亿吨,较年初增长29%,创历史新高。
“稳市场、稳价格、稳预期”背后,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报告》表示,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截至去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500处以内,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达到85%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72处、产能11.24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4处、设计产能3亿吨/年左右。此外,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下降至约2%。
除了量的优化,行业也迎来质的飞跃。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引领,全行业深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并且向煤炭生产经营各环节延伸。《报告》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成800多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多种类型煤矿机器人在井下示范应用。鸿蒙矿山操作系统实现商用,多种新型智能化采掘装备投入使用,企业智能决策、生产运营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数据治理能力明显提高,企业管理模式深刻变革、管理效能整体提升。
同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报告》显示,去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44,同比下降24%。煤矿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基础管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对煤矿安全开采的规律性认识持续深化,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工作,共同促进煤矿安全保障水平提升。
《报告》还称,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充分发挥了稳价作用。2021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大卡下水煤)全年均价为648元/吨,同比上涨105年/吨,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保供稳价“压舱石”作用。煤炭现货价格出现深幅波动,年内价格峰谷差达到1900元/吨左右。随着增产增供稳价正常实施效果显现,年末市场形势持续好转,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和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平仓价回归合理区间。
“2022年我国煤炭产量将保持适度增加,增量进一步向晋陕蒙新地区集中。”《报告》指出,2030年以前,是我国煤炭消费进入总量峰值平台期并转入总量回落的历史变革期,也是煤炭行业承担保供重任、谋求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为此,要深入研究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条件、开发潜力、区位特点、市场范围和能源消费结构,科学确定开发节奏和退出时序,提高全国煤炭长期安全稳定供应能力。
针对当前,新能源安全可靠程度低,且具有随机波动性高、负荷波动幅度大等特点,为兜住能源安全稳定保供底线,亟待创新煤炭产能调控机制。《报告》建议,研究建立煤矿产能弹性释放(收缩)管理办法,综合考虑资源赋存禀赋、开采技术条件、安全生产形势等,对煤矿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市场供需形势、新能源出力情况、市场价格变化等,设定煤炭产能弹性释放(收缩)阙值和等级,实现煤矿产能由刚性管理向弹性生产管理转变。此外,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健全煤炭供应保障和应急储备体系,完善应急调峰产能、可调节库存和重点企业煤炭储备机制,探索建立煤矿生产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
关键词:
煤炭保供稳价
去年全国批复核增产能煤矿200处
稳市场稳价格稳预期
煤炭业九个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