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正文
今年最惨的一拨儿基金,终于有救了
2022-03-18 18:29:48来源: 凤凰网

作者丨 李峥

编辑丨 韩忠强

跌跌不休一年后,港股市场反弹,驱散了投资者心头的阴霾。

3月16日开始,两天内恒生科技指数暴涨29.9%,恒生指数也涨超16%。就在两天前,港股市场还处在加速下跌的恐慌之中,恒生科技指数从去年2月的最高点跌超66%,同期恒生指数也下跌近40%,市场情绪已至冰点。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2021年7月,港股通主题基金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混合基金在二季报中写下这句话。彼时,港股中概互联已经连续5个月震荡向下。没料到,后续竟有更激烈的调整。

持续的大跌让港股通主题基金损失惨重。港股通基金和沪港深基金、投资中概股的QDII基金类似,大部分重仓在港股或美股上市的公司。随着中概股的下跌,港股通基金与沪深港基金、QDII基金一起成为今年最惨的一拨儿基金。

在现存的67只主动管理型港股通主题基金(非合并数据)中,仅有5只取得正收益。其中,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跌幅最大。尽管自3月16日开始反弹超过10%,该基金自成立至今跌幅仍达到39.77%。

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成立于2021年2月9日,由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曾鹏、权益投资国际组负责人牟星海共同管理。曾鹏是科技领域的资深基金经理,牟星海曾鏖战国际市场多年。

博时基金两员大将坐镇,使得这只基金在发行时规模就甩开同类基金一大截。2021年6月末,该基金合并规模曾高达48.21亿元,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五。

大跌后再大涨,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震荡让人心有余悸。

生不逢时

从成立时间来看,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颇有点生不逢时。

2020年四季度开始,港股迎来了一波主升浪,尤其是从2020年12月23日至2021年1月25日,短短一个月时间,恒生指数上涨11.57%。

在当时看来,不参与港股投资是对大好行情的浪费。

博时基金也没有放过这次机会。2021年2月9日,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成立。

该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披露的投资目标是, “从港股和A股市场具备领先趋势的行业中精选个股进行投资,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

上线不到半年,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募集48.87亿份,成为主动管理型港股通主题基金中的“巨无霸”。

自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成立,港股颓势开始显现。2021年2月18日之后,恒生指数从31183.36点跌至2022年3月16日午间收盘的18875.51点,跌幅39.47%。

在系统性风险下,结果已经注定。

值得一提的是,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基金经理曾鹏在投资中更加偏爱科技股和成长股,这种偏爱也被他带到了港股通基金的投资当中。恰恰在此次港股市场大跌,互联网公司以及成长股受到冲击最大。

曾鹏是博时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兼任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长期投资于新兴产业。曾鹏的投资主要依托于他的成长溢价理论,并多次表示应尽量参与新兴产业公司估值溢价最高的两个阶段,即 主题成长阶段和价值成长阶段

在曾鹏看来,主题成长阶段的公司商业模式初步成型或者产业趋势刚刚进入爆发期可以带来估值弹性溢价;价值成长阶段的公司商业模式成熟后的利润兑现时期,是投资的黄金时间。

在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成立之初,腾讯控股、药明康德、安踏体育、宁德时代、隆基股份分别成为了该基金的前五大重仓。

万万没想到,市场风向突变。2021年下半年,政策与市场的天平均倒向了不利于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一边。一方面是反垄断政策的持续加码,互联网公司转型求生;另一方面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进一步限制了成长股的估值溢价。

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持仓接连受到重创。腾讯控股较前期高点已经腰斩,药明康德曾一天跌幅达到19.06%,其他重仓也都面临30%以上的回调。

在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季报中,曾鹏和牟星海也多次表示价值将领先成长。

2021年二季报中,曾鹏和牟星海表示,三季度看好新能源及科技板块机会,此外会关注金融板块及顺周期行业的阶段性机会;三季报中,两人预期价值风格短期会略好于成长风格,四季度会关注金融板块及消费相关行业的修复机会。

2021年三季度,赣锋锂业、比亚迪股份进入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前十大重仓。四季度,时代电气、舜宇光学科技等也被其买成前十大重仓。截至2021年末,该基金前十大持仓全部为港股,互联网公司和前期火热的新能源、医药等公司仍是基金的重头戏,2022年初这些公司下跌凶猛。

另外,高仓位运作也是助推下跌的重要原因。2021年3季度末前,该基金持仓一直保持在基金资产的90%以上,四季度略有下降,但持仓集中度有所上升。

如此一来,该基金前期跟随市场整体下跌,后期又未能躲过重仓股大跌风险,基金的整体跌幅大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截至3月15日,该基金净值0.5293元,较成立之初下跌47.07%。

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季报更像是投资者的安慰剂。二季度时,曾鹏和牟星海视当时的互联网龙头为“黎明前的黑暗”;三季度时两人预期四季度应该企稳;四季度也并不悲观:“虽然市场短期波幅较大,但我们认为市场整体回撤不会太大”。

但市场一记又一记的重拳频频锤落,即便是如此鼓舞士气也难以挽回基金净值下跌的窘境,基金规模随着净值的下跌和基民的赎回愈发缩小。

庆幸的是,在跌跌不休一年后,港股市场终于迎来了强势反弹,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基民趁机回了一口血,至3月17日末,该基金的净值回到0.6元以上,两天反弹13.42%。

不过,相比之下,这只基金的涨幅还未能超过港股市场主要指数,一天半内恒生科技指数暴涨29.9%,恒生指数也涨超16%。而且,尽管大幅反弹,这只基金仍然损失惨重,成立至今的跌幅39.77%,处于港股通基金的末端。

这个基金经理有点忙

多基金经理管理模式曾一度是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卖点,也是曾鹏团队屡试不爽的基金管理模式。

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有一种理想状态,就是各取所长,发挥出1+1>2的效果。“多基金经理模式下,基金经理们可以相互探讨,共同决策,尽量避免单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认知缺陷。”在基金公司工作的陈锋表示。

作为博时基金的权益投资一体化投研总监,曾鹏手握一只投研小团队。曾鹏作为领导,负责“掌舵”,肖瑞瑾是TMT投研小组负责人,郭晓琳主攻新能源领域,黄继晨深耕半导体产业,赵易负责新兴赛道,王诗瑶聚焦消费领域,牟星海则放眼全球。

团队人才济济,曾鹏就将多基金经理策略运用到了旗下基金之中。

2019年6月27日,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发行,由曾鹏、肖瑞瑾、黄继晨三人共同担任基金经理,博时科技创新发行,曾鹏、肖瑞瑾再次合作,赵易在2020年11月作为新基金经理加入。

在两只基金成立后,效果可谓明显。截至2020年底,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净值涨幅最高达到91.98%,博时科技创新斩获75.02%的收益。

2021年后,曾鹏新发两只基金,无一例外均是和他人共同管理。另外,曾鹏还与牟星海一起接手了博时沪港深优质企业,并且参与到王诗瑶管理的博时新兴消费主题、博时消费创新两只基金当中。

然而,受2021年市场持续调整等影响,曾鹏的新增管理的基金未能延续此前的优异成绩。

截至3月18日,在曾鹏加入管理后,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博时新兴消费主题、博时消费创新混合、博时半导体主题等基金跌幅分别为39.77%、26.18%、17.59%、13.34%。

随着基金净值的下跌,有投资者也提出了疑问:“曾鹏从未有全球市场的投资经验,将他设为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的基金经理是不是只是一个宣传噱头?”

业内人士陈锋指出,身兼要职的基金经理一般难以集中精力参与基金的日常运作,但会在大的决策方面进行把关。 “产品设置双基金经理也会考虑到规模方面的问题,名头更大或者高层领导在基金宣发时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公司会着重对其市场号召力进行营销宣传。”

牟星海与曾鹏合作的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发行后,半年时间内募资接近40亿元。2021年5月27日,牟星海与另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博时港股通红利精选发行,半年时间募资仅不到2000万元。另外,赵易与曾鹏、肖瑞瑾共同管理的博时科技创新目前规模13.21亿元,而赵易与他人共同管理的博时沪港深价值至今不到3000万元。

落实到基金日常运作方面,作为投研一体化的总监,他需要对小组的全部投研和产品负责;作为基金经理,他还要参与管理10只不同主题的基金。人的精力有限,身兼数职的人无疑要对各个岗位做出平衡。

具体到各个基金上,合作基金经理的经验和能力就更为重要。将曾鹏管理的几只基金对比发现,科技类主题基金的表现要比港股通和消费类主题基金的表现更好,一个原因可能是与曾鹏合作的肖瑞瑾同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多基金经理模式,不仅考验曾鹏,同样考验新生代的基金经理们。

单基金经理模式胜出

博时基金确实偏爱多基金经理管理模式。

目前,博时基金偏权益类基金共有203只,其中60只为多基金经理管理模式,占比29.4%,比全市场平均水平高出6.9个百分点。 2020年至今,博时基金共计发行126只新权益基金,其中34只由多个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究其原因,单基金经理发行新基金时更考验个人的号召力,而多基金经理则为基金增加了一份保险,如果同为年轻基金经理,共同发行一只新基金更给人以安全感。

在博时基金的新发基金中,明星基金经理吴渭凭借一只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募资147亿元,另一位成名老将沙炜凭借博时优质鑫选一年持有募资57亿元。而履历较浅的蒋娜、麦静等人新发基金多数规模不足亿元。两者之间天差地别。

在多基金经理模式下,基金规模得到了保障。34只新发基金中,仅有兰乔和李喆两人的基金不足亿元,其他基金规模都起到了1+1>2的作用。

但放眼整体市场,近两年多基金经理的管理模式一直被单基金经理压制。

选取成立时间满5年的权益基金,对单基金经理和多基金经理的部分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22年3月14日,成立5年以上的权益基金共计2044只,其中460只由两位及以上基金经理管理,1584只由单基金经理管理,多基金经理管理模式的基金占比22.5%。

三年前多基金经理和单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规模以及持有人户数还不相伯仲,但近两年单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开始胜出。

值得一提的是,将两种模式下的基金业绩对比发现,多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在长期、中期、短期等不同阶段业绩上的表现,全部跑输了单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

市场存在一种魔力,会逐渐淘汰业绩差的产品,不断向最好的基金产品集中。这个“自然选择”的规则对于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同样适用。

目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基金均由单基金经理管理,张坤、刘彦春、葛兰、朱少醒和谢治宇包揽最大基金规模前五名;多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同样上榜,但规模稍逊。

多基金经理模式的基金似乎“不香了”。

关键词: 基金经理 博时基金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