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在《深市上市公司2021年报实证分析报告》中披露,2021年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3万亿元(剔除苏宁易购异常值影响),同比增长23.4%。同时,近八成深市上市公司收入正增长,超四成上市公司收入连续三年正增长,并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依旧保持海外收入27.3%的增速,展现了较强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深市市值前10%的公司贡献了近五成收入和超八成净利润,在体量较大的基础上增速仍然达到31%和18.6%。其中,28家实现千亿以上收入,173家实现十亿以上净利润。但另一边,目前深市共有战略新兴产业公司1211家,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3%与46%,业绩增速显著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深市公司全年净利润近万亿
(资料图)
根据深交所此次披露的数据,2021年深市优质龙头等“基本盘”持续向好,奠定“稳”的基调;创新领域的“新势力”亮点频现,凸显“进”的特征;发展动能“转换器”加速升级,体现“质”的提升。
2021年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3万亿元(本文分析剔除苏宁易购异常值影响),同比增长23.4%;非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深市公司实现净利润9776.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79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12.7%。其中,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近六成公司利润正增长,近三成公司利润增长50%以上,460家公司实现翻倍式增长。
如今,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已满一周年,与创业板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目前深市主板公司达1493家,总市值超20万亿元,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4%和3%。新主板2021年新增上市公司共33家,融资金额合计222亿元,行业分布广泛,涵盖基础化工、交通运输、机械设备、通信等领域。
2021年,深市市值前10%的公司贡献了近五成收入和超八成净利润,在体量较大的基础上增速仍然达到31%和18.6%。这些公司中,28家实现千亿以上收入,173家实现十亿以上净利润。龙头公司“基本盘”越扎越稳,为深市整体业绩的平稳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创业板也在2021年正式进入“千企时代”,目前共有企业1142家。2021年创业板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齐头并进,分别增长23.6%和25.1%。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181家公司净利润翻倍,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
深交所指出,当前其上市公司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增长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较为明显。深市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已超1200家,数量占比接近深市公司总数的一半,市值占比接近深市总市值的六成,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速超过25%,远高于深市平均水平。持续优化的上市公司结构,反映并代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这些新势力新动能正在加速成长为新的增长极。
注册制改善创业板市场生态
截至目前,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已落地一年有余,共新增314家上市公司。而这些“新成员”也为板块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数据显示其2021年和2020年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约20%,优于板块平均水平。
具体而言,新上市公司主要来自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行业,排名前五的分别为电子、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专业技术服务、电气机械,合计占比近40%。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近六成,行业创新特色明显。创业板注册制以来,上市公司对接资本市场也更加便利,首发融资金额累计达2869.8亿元;2021年完成再融资201单,募集资金合计2133.4亿元,均再创新高。
在注册制改革的牵引带动下,深市公司继续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科技投入持续加码。2021年非金融公司研发投入超5500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整体研发强度为3.3%,创业板研发强度为4.9%,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11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同时,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愈发显现,深市公司拥有超126万研发人员,每家公司研发人员的中位数约220人,研发人员占比的中位数约15%。
研发资金投向也大多瞄准新兴领域,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有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近七成深市研发资金投入到战略新兴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的投入增长最快,均保持在40%以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创业板九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有四大产业实现翻倍式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和净利润均倍增,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板块集聚效应显著。创业板公司还持续扩产增能,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38.8%,展现出较高的活跃度。全年研发投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近五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
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科技创新硬实力的增强。创业板公司拥有与主营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13万余项,近六成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实现了进口替代,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例如,先导智能生产的卷绕及叠片等锂电池核心工艺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技术水平远超日韩设备水平,实现了完全的国产替代并出口至欧美日韩客户工厂。
风险化解显著优胜劣汰加速
过去几年,证监会和交易所等监管部门不断对上市公司经营治理重拳出击,风险化解工作也取得实质性成效。截至2021年底,深市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较年初减少48家,下降比例近20%,较高峰时下降60%;质押股数和质押市值较年初分别减少27%和9.5%;平仓线下融资余额为1399亿元,较年初减少546亿元,下降28%。
在“清欠解保”方面,深市全年有42家公司解决资金占用问题,累计金额505亿元,21家公司解决违规担保问题,累计金额283亿元。深交所共计对44单资金占用、17单违规担保案件做出纪律处分,督促上市公司规范治理。
此外,退市相关制度机制亦更加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2021年深市共有11家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8家,主动退市3家。主动退市类公司中,1家通过吸收合并主动退出,2家通过破产重整完成出清式资产置换,多元化退市渠道更加畅通。
2022年尚未过半,已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且接近过去三年总和,资本市场吐故纳新的节奏逐渐加快,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良性循环。24家公司中有8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
“为战胜当前各种风险挑战,稳增长、稳预期的各项政策正在加紧落地见效。”深交所表示,2022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平稳,GDP同比增长4.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等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深市公司一季度延续稳步增长态势,除农业行业之外,实体类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1.5%和4.7%。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稳增长的支撑体系将更加有力,内生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