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省(市)23个地区参与试点,10家运营机构参与研发,涉及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涵盖线上线下……当前,我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已形成一定格局,成为全球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先行者。
为推进数字人民币稳步健康发展,相关配套法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研究出台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技术标准,夯实数字人民币法治基础。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稳步扩大
今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再度扩容,新增加了天津、重庆、广东的广州、福建的福州和厦门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北京和河北张家口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也转为了试点地区。
从最初的“4+1”扩展到“10+1”,再到如今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稳步扩大。其中,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4个地方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兴业银行也于近期成为10家运营机构中的一员。
在此背景下,体验数字人民币的用户大幅增长,交易场景持续增加。截至5月末,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456.7万个。
花数字人民币乘地铁、点外卖、逛景点……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涵盖线上线下。据介绍,各试点地区围绕促进消费、抗击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题累计开展20多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
数字人民币对于经济的助力远不止拉动消费。随着数字化场景越来越多,数字应用领域相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数字人民币上下游产业正在产生集聚效应,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6月,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福建厦门落地。当地用户可以运用数字人民币实现农业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转型。
专家表示,当前,数字人民币在拉动居民消费、推动绿色发展、提升金融普惠、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已有安排
当前,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逐步深化,夯实其法治和监管基础成为需要着眼的新问题。
“目前,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架构等顶层设计已通过全方位测试,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验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下一步,要夯实数字人民币法治基础,巩固数字人民币法偿性地位。同时,强化对数字人民币业务、风控、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充分运用先进监管科技手段,牢牢守住安全运营的底线。
随着数字人民币在数字身份、数字消费、数字贸易等领域不断创新应用,隐私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建立信息隔离机制,明确运营机构开展数字人民币运营业务的独立性,并通过设立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隔离机制和使用限制,规范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的使用。
“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需要建立健全客户信息保护内控制度和客户信息保护监测工作机制,只有在可能涉及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等违法犯罪交易时,才能申请获取相关客户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及监测。”穆长春介绍,数字人民币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遵循“最少、必要”原则,采集的信息量少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
建立信息隔离机制只是完善顶层制度中的一环。记者了解到,从明确数字钱包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条件,到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再到完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法规制度……越来越多法规制度将被提上日程。
据介绍,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走进数字人民币
“可控匿名”“隐私保护” 数字人民币这些特征知多少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对个人隐私保护日益重视,使用数字人民币时也不例外。如何在保障消费者隐私的情况下,使得支付更加便利、安全?数字人民币正通过实现“可控匿名”,探索解决之道。
01
小额支付可匿名 大额依法可追溯
现金交易具有匿名性,更能保障消费者的隐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的数字人民币,自然也要满足人们匿名交易的需求,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甚至不用绑定银行卡。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介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电信运营商不得随意将手机号对应的客户信息披露给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的第三方,因此用手机号开立的四类钱包实际处在匿名状态。
当前,无论是互联网支付还是银行卡支付,都需要绑定银行账户体系,满足银行实名制开户要求。但数字人民币钱包采取分层管理,开立四类数字人民币钱包不用绑定银行卡,仅凭手机号码便可实现。当然,这类钱包也有相应的余额限额、支付限额等要求。
按照目前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管理要求,最低权限的四类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交易限制为:余额上限1万元、单笔支付限额上限2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上限5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上限5万元。
除此之外,一些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也可以不与用户身份相关联,就像购买“预付卡”一样方便。
就小额支付而言,数字人民币可以做到完全匿名,但如要进行大额支付,需要升级“钱包”,按要求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本人银行账户等信息。比如,升级到二类钱包后,数字人民币钱包余额上限会提升至50万元,单笔支付限额上限升至5万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上限为10万元。
不过,穆长春强调,只有当触发涉嫌非法可疑交易等情况时,有权机关才可以依法向运营机构查询、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同时,严格将知悉和使用范围控制在法律法规授权内,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02
开通子钱包 保护“数字足迹”
一些互联网平台过分追踪与收集用户“数字足迹”,特别是各类金融信息。如何避免在线上支付场景中暴露“数字足迹”?数字人民币推出的子钱包功能或将解决这一问题。
当使用数字人民币在电商平台支付时,用户可以在母钱包下开通子钱包,用户的支付信息将被打包加密处理。电商平台将无法直接获取客户的银行卡号、银行卡有效期等信息,而仅能看到客户开通子钱包时用于关联电商平台账号的手机号。当前,数字人民币钱包支持京东、滴滴出行、美团骑车等多个子钱包应用。
记者了解到,数字人民币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遵循“最少、必要”原则,采集的信息量少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只收集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的必要个人信息。对于用户选择拒绝提供权限的,数字人民币App将严格执行。为确保用户财产安全,数字人民币仅收集风险控制所需信息,用以加强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风险识别,防止被盗、恶意挂失、网络欺诈等风险。
03
防范电信诈骗 履行“三反”义务
如果仅仅关注个人隐私保护,忽视数字时代下金融产品和服务便利化、规模化、跨地域可能带来的风险,央行数字货币或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近年来,电子支付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的结算通道。专家指出,央行数字货币收集的用户信息少于电子支付,若匿名程度过高,将为不法分子提供新的犯罪土壤,大量非法交易或从电子支付流向央行数字货币。同时,央行数字货币便携性更强,如果提供与现钞同样的匿名性,将极大地便利洗钱等不法交易行为。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国际组织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匿名性时均将防范风险作为重要前提,对于无法满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反逃税等要求的设计将被一票否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曾撰文指出,如果没有交易第三方匿名,会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但如果允许实现完全的第三方匿名,会助长犯罪。所以为取得平衡,必须实现可控匿名。
为确保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要求的有效落实,穆长春透露,下一步,数字人民币将逐步建立信息隔离机制,明确数字钱包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条件,建立处罚机制,完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法规制度……
随着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期待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特征,能为公众带来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体验。
数字人民币试点时间表
◎2019年末
人民银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2020年11月
人民银行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新的试点地区。自此,数字人民币进入“10+1”试点阶段,试点省市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
◎2022年4月
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试点时间表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
数字人民币法规出台
数字钱包查询冻结划扣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