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A股虽然休市,但海外股市继续交易,并呈现齐涨态势。
// A50指数期货创新高 //
(资料图)
1月24日(大年初三),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盘中再度明显拉升,合约盘中上摸至14172点,指数创兔年新高。
据Wind数据,截止收盘,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报14167,上涨0.12%,指数实现三连阳。
有分析称,从A股历史两个兔年看,24年前的兔年(1999年)启动了史上最著名5·19行情:5月19日至6月30日,上证指数区间涨幅达7成,全年涨幅也在4成左右。
今年A股市场生态环境较前几年已发生巨变,小牛才露尖尖角,市场机会大于风险。春节之后,随着重要会议召开预期,市场仍将迎来提振。
// 北向资金买入超1100亿元 //
春节前的最后一周交易,A股表现略超预期,外资的表现可谓是眼前一亮。
据Wind数据统计,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20日),北上资金净买入92.56亿元,再度逼近百亿。2023年1月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1125.31亿元。
从近期北上资金动向来看,2023年开局以来,连续保持大额净买入,可谓分秒必争的持续加仓。
从北上资金年度净买入额来看,2023年开市以来净买入额突破1100亿元,不仅单月净买入续创沪深港通开通以来新高,同时1月份净买入大幅超过2022年全年900亿元净买入额。
外资大举扫货之下,直接带动节前市场的情绪和信心。北向资金单月流入千亿规模非常少见,市场开始传“A股正在上演外资逼空行情”、“外资上演大妈式扫货”等声音。
从资金流向来看,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流入方向主要在大消费、大金融、新能源方向,带动了以A50为代表的蓝筹股的走强,让投资者对节后行情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猜想。
// 这些股获外资买爆 //
外资持股包括QFII、RQFII、沪深股通持股。
外资经常被市场认为是A股聪明钱,是长线投资、价值投资的典范,对市场的带动作用、参考性非常强。近月又有何动向?
2023年第一周,就有A股公司被外资“买爆”,并触及“禁买线”(28%)。
据深股通数据,1月4日,境外投资者对华测检测、东方雨虹、洽洽食品的持股比例达28.25%、28.33%、28.01%。
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1月20日,共有8家公司上榜外资持股比例预警名单。
从这些公司基本面来看,普遍是行业细分龙头,三季度A股基金、外资机构加仓明显。
// 外资:2023年看好中国 //
新的一年,多家外资公募持续看好中国。
贝莱德基金:消费复苏、平台经济、房地产等
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认为,对于2023年的中国资产投资,消费、先进制造、自动化、平台经济、房地产等几大板块值得关注。
消费复苏预期正在发生,首当其冲的就是此前因消费场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板块,比如食品饮料、餐饮及其供应链等。此外出行、旅游、等链条开放后人、货的流动恢复而受益。
此外,高质量发展仍然是政策鼓励的可持续投资主题,如科技自主、能源格局新局面等。
施罗德基金:能源转型、制造升级、内需复苏
施罗德投资集团首席投资官安昀表示,考虑到历史上每一轮经济周期的大致调整时间,再结合当前各项比较积极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估计较有希望在2023年上半年从数据上看到中国经济复苏。
从结构上看,以房地产及其产业链、居民消费服务为代表的内需可能会取代出口,成为经济的主导贡献因素。他对中国股市未来一年的走向颇为乐观。“全球利率上行周期也许已近尾声,预计全球资金将重新回流新兴市场,中国将是较有吸引力的区域。”、“中国此轮的经济周期节奏要领先于欧洲和美国,2022年上半年欧美衰退的时候,中国反而是复苏。国际配置资金或将回流中国,引起中国股票的估值扩张。”
2023年,对于新能源等相关设备的需求未必会如市场预期那般剧烈下滑;制造升级是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之路,也符合目前政策的导向;内需复苏主要是指房地产产业链和消费服务业,在政策放宽的背景下,相关行业的右侧刚刚开启。
泰达宏利基金:重视地产、金融、周期板块
泰达宏利首席策略分析师、泰达宏利基金经理庄腾飞表示,2023年,国内经济总需求会进入逐步复苏的过程,主要有两大推动力:第一是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第二是制造业投资新的周期启动。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可能走出逐季度抬升的趋势,而美元加息过程告一段落,更可能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全年走强。考虑我们依然面临的国内外通胀压力,国内长端利率大概率会在2023年启动上行,这将对国内的大类资产配置和权益投资产生巨大影响。
看好具备领先专业能力的央国企地产龙头公司,以及优质地理区域的领先民企地产公司。良好的居住环境依然是人民生活的美好向往,因此行业的改善需求长期存在,更看好一线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和优质区域的强二线城市的改善性需求。
此外,经济逐步复苏以后,新的制造业投资周期启动,机械、传统化工、能源等板块也会有重要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
泰达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