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医药赛道也火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27日,成都先导再度强势涨停,4个交易日内收获2个20CM涨停。
图片来源:Wind
当晚,公司紧急发布公告提示风险, 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直接贡献较小,对主营业务的发展影响有待观察和验证。
股价暴涨
继上周三20CM涨停后,3月27日,成都先导开盘后直奔涨停。截至收盘,成都先导报20.99元/股,最新总市值84.1亿元。 3月份以来,公司股价暴涨,累计涨幅超45%。
消息面上,近期成都先导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一直以来都对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进展保持高度关注并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据介绍,2017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行业实现快速、广泛的应用,成都先导计算科学团队开始朝该方向布局,目前已经成长为一个多功能复合型团队,拥有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和经典的分子对接和分子模拟等多个相关领域的人才。
此外,成都先导还积极与行业伙伴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公司与腾讯AI Lab的第一阶段合作案例成果已经发表于ACS Omega,双方共同享有基于AI技术的分子骨架跃迁系统。该算法有望加快药物研发领域中的小分子设计环节,从而减少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公司多个内外部药物研发项目上进行应用。
对公司主营业务影响
有待观察和验证
3月27日晚,成都先导发布公告称,计算科学在药物研发中一直都是重要工具,公司2012年成立以来,计算科学团队一直都在参与研发工作。目前,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CADD/AIDD)系公司主营业务和研发的辅助工具, 直接贡献的销售额及利润较小,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影响有待观察和验证。
成都先导还表示,公司也注意到AI药物研发类话题近期在国内、国外产业界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公司自身始终秉承冷静、理性、专业的态度看待包括AI药物研发等在内的各类产业界新现象对公司业务所能产生的实质影响。
从长期看,成都先导认为,AI药物研发领域将保持向上发展趋势,但其发展速度、阶段性效果等需要冷静分析、避免短期盲目过热,建议投资者注意股票价格波动风险,避免跟风炒作。
机构看好应用前景
成都先导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0年在上交所上市。根据业绩快报, 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3亿元,同比增长5.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2601万元,同比降低58.96%。
光大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表示,与传统药物研发模式相比,AI药物研发具有缩短研发周期、节约资金成本及提高成功率等优势。据药时代报道,传统模式下的药物研发在临床前阶段需要4-5年,而基于AI和生物计算的新药研发管线平均1-2年就可以完成临床前药物研发。
业内机构还预测,鉴于目前绝大多数临床阶段管线处于临床一期,预计2023-2024年将出现跨越“死亡之谷”的临床管线,进一步证明AI技术对新药研发产业的颠覆性。预计2026年将会出现首个上市的AI驱动药物,AI制药行业的经济价值将得到验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