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私募备案罕见遇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登记数量为0。而前些年被市场炒得火爆的“私募壳”交易,正变得无人问津。
彼时,私募壳曾一度炒到百万以上高价,也使得私募壳交易、私募保壳业务成为壳中介的摇钱树。不过,随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尤其是1000万募集及存续门槛引发市场关注,也给了私募壳中介保壳业务的一记重拳。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曾经火爆的私募壳中介密集停止营业转行,壳中介小程序也密集下线。
(资料图)
曾经百万的“私募壳”已无人问津
中基协官网显示,截至5月30日,5月以来,在协会备案的私募机构仅有2家。从类型来看,均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而作为二级市场主力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备案登记数量为0。在4月份,在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机构合计129家,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计53家。
每经记者注意到,之前在私募圈频频出现的转让“私募壳资源”小广告,如今已几近消失。
近期深圳一家私募公司想要卖私募壳,在私募圈里挂了1个多月,都无人问津。而在去年,网络平台有中介业务员声称:可以转让私募牌照,且取得协会管理人资格,并可以先配合代持发产品,后期配合变更,甚至开出超过百万价格买卖私募壳。
当时的私募壳交易灰色产业链暗潮涌动。2022年4月8日,中基协发文表示,收到市场机构举报,所谓私募中介机构及相关个人通过电话邮件、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短视频APP,以公开宣传及员工营销的方式,声称可以提供“管理人登记备案代办”“私募机构注册落地”“私募机构买卖壳”“人员代寻挂靠”“提供通道、代持”等违法违规私募中介服务,公开征集相关主体扰乱私募行业运行秩序证据线索。
曾经百万的“私募壳”目前已无人问津,有业内人士在微信中告诉记者,原因主要是私募壳价值大幅下降。随着私募行业监管日渐趋严,私募生存和运营成本大幅提升,私募行业的投机性大幅下降,因此保壳的动力和热情也随之下降。而对于真正想做私募的管理人而言,购买一个私募壳还不如直接自己注册一家私募管理人,双因素叠加,影响了私募壳价值。
壳中介密集停业转行,小程序下线
之前火爆的私募壳中介几乎从市场上消失了。每经记者登录去年曾调查过的一家私募中介机构的小程序发现,该私募中介的小程序已下线停用。而该中介机构之前提供私募壳交易、私募备案、私募保壳业务以及私募通道业务等。记者微信联系该中介,其表示,“已经不做私募壳业务了。”
记者走访的另一家私募业务中介,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其小程序已暂停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壳交易市场在短期内出现这样巨大的变化,背后和监管的政策变化有着极大的关系。
4月28日,中基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书,其目的是扶优限劣、整治私募行业乱象。其中规定,除市场波动导致净值变化外,连续60个交易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1000万元的,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清算流程,这也给了私募壳中介保壳业务一记重拳。
记者曾在调查私募保壳业务中发现,保壳私募产品的规模是300万~500万元,备案通过后资金就回购。而这些保壳的私募迷你产品规模,明显满足不了1000万这个门槛,不得不面临清盘的情况。市场上那些以“养壳”、“保壳”为业务的私募中介,自然就没有了市场空间。
1000万的规模要求,保壳的私募产品现在要被清理,这会进一步压缩一些投研能力不强,业绩欠佳的中小型私募生存空间。未来将会出现大量的私募迷你产品清盘与私募管理人资格的注销。同时,对于那些规模小、投研能力不足的中小型私募而言,也面临生存空间的进一步限制。
广州某私募机构人士在微信中告诉记者,在私募募集及存续1000万最低规模要求下,新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和私募产品肯定会大幅度减少。而一些小私募的保壳产品,规模大概两三百万,这些产品在新规之下都是被清盘的对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