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与农村地区的密切度显著高于城市,县域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实现县域乡村振兴。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落后于东中部其他省份县域,目前已无县域列入全国百强县。优势资源对接县域,推动乡村振兴。随着城乡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也应逐步将政策重心放到县域级别上。
一、明确县域产业类型及其定位
在吉林省42个划入县域经济管理的区域中,依据国家功能分区的要求和县域经济的基础及资源状况,实施县域产业多种类型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选择与本地实际相适应的产业发展类型。
(资料图片)
1.生态资源保护型。此类县(市)主要包括汪清县、龙井市、安图县、和龙市、长白县、靖宇县、通榆县、乾安县、镇赉县、大安市、洮南市、长岭县、双阳区等。除双阳区外,上述县(市)都位于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属于生态资源高度保护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且可开发的资源相对较少并距离大中城市较远,缺少中心城市辐射。双阳区作为长春市的水源保护地,在发展工业上受到限制,开发领域较小。在这些县域,主要是根据国家生态保护的要求,实施有限度的开发,而且所有开发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按照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注重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发展林特产品和土特产品加工业,发展以自然风光为主要资源的旅游产业。
2.支柱产业辐射型。此类县域主要集中在中部的优势农区和长春、吉林两大城市的辐射区域,包括公主岭市、伊通县、德惠市、农安县、九台区,榆树市、永吉县等。此区域内集中了全省行走机械和农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的产业集群。此区域应在大力推进国家粮食安全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农畜产品为资源,继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其中重点推进食品加工业的精深加工和精细加工。在一汽和长客辐射的区域内,重点扩展汽车和客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提升产业集聚规模。
3.自主产业成长型。此类型县(市)包括梅河口市、通化县、集安市、敦化市、延吉市、桦甸市、磐石市等,其发展基础较好,且已经形成本地的特色产业,其中梅河口市、通化县、集安市、敦化市、延吉市等地形成了成长性较强的制药产业,是吉林省药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桦甸市、磐石市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企业群体。此类县域今后的主要方向是将既有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药业,培育成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4.本地资源依托型。主要包括舒兰市、蛟河市、辉南县、柳河县、前郭县、扶余市、梨树县、双辽市、东丰县、东辽县、珲春市、图们市、江源区、临江市、抚松县等,此类县域在产业规模上不如第二、第三种类型,但已经起步,有所成长,主要依托本地的资源发展第二产业,包括矿产、能源、矿泉水、农产品。珲春市和图们市主要依据区位优势,发展起外经外贸产业。此区域基本不在长吉两大城市的辐射之内,所在区域缺少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有的县(市)也处于生态保护区域之内,但现有产业成长性较好(如抚松县),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区域未来发展将要更多地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围绕资源做好产业发展文章。
二、突出重点和节点县域经济的发展
要充分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县域在区位、资源、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性,既要给所有县域平等的发展机遇,又要对具有快速发展可行性的县域予以重点推进。因此,要突出重点和节点县域的发展,成为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镇。重点县域主要指处于中部城市群和主要交通干线之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且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县(市),包括公主岭市、榆树市、农安县。这三个县(市)总人口超过除长春、吉林以外的其他任何一个地级市的人口,其中榆树市的总人口相当于白山市的总人口。三个县(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约12%。这三个大县(市)既是产粮大县,也是生猪生产大县,农产品加工业大县。榆树市的粮食产量相当于一个宁夏回族自治区,三个县(市)中的任何一个县(市)的粮食产量都超过海南、西藏、青海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三个县(市)的粮食总产量超过福建、浙江和广东。其中公主岭市和农安县是汽车和轨道客车零部件生产的主要基地。
节点县(市)包括梅河口市、敦化市、珲春市三个县(市),其中梅河口(市)处于吉林省公路和铁路的主要交通节点,也是一个重点的区域节点,其中药业、能源和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有望发展成吉林省的第三大城市。敦化市是吉林省中部与东部之间的重要节点,是三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和三条国道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连接黑龙江省东部的重要节点,以药业、林特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珲春市作为边境口岸城市,是中、俄、朝三国交汇之处,在外贸进出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中俄互市贸易区等国家级发展平台,享受沿边开放、东北振兴、边疆少数民族、西部开发等国家政策。促进其发展既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巩固边疆的需要。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
农业是吉林省的最大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建设稳定的国家粮食安全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既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也是不容置疑的政治责任。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在“十四五”期间,县域经济在现代农业建设上重点要突出以下任务:(1)种植业以集约化生产为主攻方向,实施粮食优质高效生产工程;(2)畜牧业以精品化生产为主攻方向,突出以禽、猪、牛为主体的肉类产业发展;(3)特产业以产业化(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而是指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把小规模生产培育成大产业)为基本方向,为加工业发展提供具有稳定规模的原料基地;(4)在产业组织上,以“三产”融合为基本方向,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的能力。(5)在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上,以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重点培育10公顷左右的家庭农场;(6)在农户经营结构上,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积极推进种养结合的经营结构,努力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内容和增收渠道,并为保护耕地质量创造条件;(7)在农业服务业发展上,要积极推进为兼业农户提供外包作业的生产性服务,既有利于推进土地连片经营,又有利于促进农户向二三产业转移。
四、持续做大支柱产业和成长型产业
汽车和农产品加工是对吉林省县域经济有显著辐射带动作用的两大支柱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要以公主岭市融入长春经济区为契机,为一汽零部件生产提供更充足的发展空间。下功夫营造宽松的市场氛围,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瞄准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机遇,积极开发新型配套产业。一汽主厂区半径60公里以内的县域,要为一汽发展配套产业创造条件,并适时抓住机遇。要在大力推进农安县小合隆工业开发区提档扩容的基础上,积极为长客配套产业创造各种条件。要高度重视具有成长型产业的各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其中药业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又有可观的发展前景,要努力将药业打造成全省的支柱产业。其中具有多年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的县域,要积极推进既有成长型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在产品和产业升级上大做文章。
五、努力培育新型产业和潜在型产业
吉林省县域经济起步较晚,曾经失去过不少发展机遇,但不能局限于“跟进”型思维,亦步亦趋地跟在发达地区后面往前走。要具有发展的前瞻性,重视新型产业和潜在型产业的培育和引进。要突出发展互联网产业、生物产业等;积极发展农村和农业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家政服务业和养老产业。既要重视新型业态的培育,又要重视新型业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对于本地产业成长趋势较弱的县域,要重视培养服务业从业者,为城市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提供从业后备者,并形成劳务输出的规模。
六、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发展生态型产业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要注重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注重捕捉政策支持重点。要围绕省内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治理,积极争取政策,参与生态治理工程,发展生态产业。吉林省在黑土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牧业排污处理等方面,有大量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可做,在这些方面要努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同时,以粮食安全基地建设为平台,争取流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地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营造项目商机,为县域经济深度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七、从根本上改善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
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营造宽松、畅达的发展环境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软资源。县域经济发展反复遇到“招商不养商、落地不生根”的困境。因此,必须对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根本性的治理。要树立“无为而治”的理念,无对企业“干预”之为,为企业发展创造“自由、平等、宽松”的生长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让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自主经营,自主发展。在企业不违法的前提下,不能以任何借口对企业进行干预。一个“干事”的好企业,只图自由发展;一个“干净”的软环境,胜过十年招商。县域经济要善于以软环境创造软实力,以软实力实现硬发展。
(作者:刘帅,吉林农业大学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郭庆海,吉林农业大学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吴迪,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