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现有总人口90多万人,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00多人。继宝应县小垛村建成全省第一家“少数民族”之家后,目前宝应县正全力推进“同心·少数民族之家”建设,通过构建镇(区)、村、重点企业三级共创网络,实现了全县14个镇(区)“同心·少数民族之家”全覆盖。在宝应,少数民族同胞处处有“家”。
江苏首个村级“少数民族之家”诞生宝应
3月8日,宝应县经济开发区黄塍镇小垛村“少数民族之家”内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宝应县民宗局、黄塍镇的负责同志和少数民族女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据悉,早在2007年,宝应就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这一村级“少数民族之家”。宝应县民宗局的负责同志介绍说,黄塍镇有壮族、苗族等8个少数民族近50人,其中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嫁到这个镇的少数民族妇女,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致富能力欠缺、文化水平不高。“少数民族之家”建立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壮族妇女何美花靠近养鸽之乡泾河镇,区里联合村里的6户农民和她一起养起了肉鸽,每年收入过万元;苗族妇女杨秀美的丈夫有木工手艺,长年在温州一木门厂上班,有创业愿望,区企业管理服务站就帮他兴办起了“宝应县皇城木门厂”,年收入达20多万元。目前,整个宝应县经济开发区近40名少数民族妇女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少数民族同胞走到哪儿都有“家”
近年来,宝应县民宗局在黄塍镇试点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制作少数民族服务站铜牌、设计统一logo标识、统一提供阵地布置模板的“三统一”要求,全面推进“同心·少数民族之家”建设,让少数民族同胞走到哪儿都有“家”。
2011年山阳镇顺河村成立“同心·少数民族之家”,村支书带领大家建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一批少数民族同胞养殖致富。
安宜镇成立“同心·少数民族之家”后,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与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结对帮扶,一户一策,精准扶贫,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生活帮助和创业服务,让少数民族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仅去年就帮助5户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脱贫。
2017年8月16日,宝应县经济开发区第二家“同心·少数民族之家”在宝应县开发大厦20楼正式挂牌成立。宝应县经济开发区为少数民族同胞建立专门档案,精准服务,进一步帮助和促进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同胞交流融合、共同致富创业。同时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提升技能,丰富业余生活,让少数民族同胞真正有“家”的感觉。
真爱洒向少数民族家庭
鲁垛镇现有少数民族家庭80多户,少数民族妇女近70人,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鲁垛镇在做好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对在乱针绣行业的少数民族妇女加大培训力度,安排优秀刺绣大师一对一进行技术辅导,帮助她们在刺绣技艺上快速提升,早日致富。同时,在乱针绣文化产业园里建设“少数民族之家”,积极打造少数民族妇女工作、交流、休闲的新空间。
依偎在白马湖畔的山阳镇顺河村,先后有20多名来自壮族、佤族、侗族、苗族、瑶族、回族和白族等7个少数民族的姑娘嫁到这里。该村尽管集体收入不高,但每年仍拿出部分资金资助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儿童上学。自2008年以来,先后与13名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儿童所在的学校联系,减免他们的学杂费,其中5名成绩优秀的儿童还得到了当地企业的长期资助。
“‘少数民族之家’就是我们温暖的家。”如今,不少工作生活在宝应的少数民族同胞都这样“点赞”。
关键词:
宝应
江苏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