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资讯 > 正文
民营企业责任重大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着无法忽略的作用
2020-11-27 09:19:10来源: 经济日报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着眼于统筹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响应中央的战略部署,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承担起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使命。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新发展阶段,致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大民营企业肩负着重大使命。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争当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生力军。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核心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发展之争。近年来的中美经贸摩擦,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存在“卡脖子”的风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都要充分发挥作用。民营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中占比超过70%,其中既有华为这样优秀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近些年迅猛成长起来的科技领军企业,还有千千万万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对实际需求高度敏感而且反应敏捷;激励到位,敢于冒险,充满了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应对创新不确定性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这对民营企业而言,更是一个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因此,新形势下,广大民营企业要胸怀国家战略大局,面向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和难点,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敢于进取,勇攀高峰,争当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生力军。

二是提升质量,满足新需求,争当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40多年来,民营企业之所以蓬勃发展,正是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商品与服务短缺的历史机遇,从针头线脑开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在繁荣经济社会的同时,发展壮大了自己。当前,高速但略显粗放的发展时代已经过去,我国经济社会已转向了一个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那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既是党中央的号召,也是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使命。新时代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拓展、品位不断提高、消费日益升级,“大路货”已经卖不动了,广大企业只有继续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抓住经济社会中的“痛点”“堵点”,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消费倾向,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柔性制造等科技工具开展差异化竞争,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需要。

三是坚持扩大开放,争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结者。

当前,国际上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了各国经济与人员的隔离。但随着全人类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应对,疫情终将会过去,经济与人员交往将逐步恢复,全球化依然是有利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11月15日,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打造了一个覆盖约23亿人口、GDP总量达26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约1/3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在推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上发新力、立新功,既要积极而稳妥地“走出去”,也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引进来”,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打造“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更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

一方面,要进一步方便准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释放了巨大潜力,取得了巨大成绩。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可以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内。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完善,“一年一修,动态调整”成为常态,“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中央和地方正在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逐步纳入清单管理,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进四扇门”的方式分类实施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有力促进了市场主体繁荣发展,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2012年我国各类市场主体不到6000万户,到2019年底达到1.2亿户。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远超其他大规模经济体,这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

为了进一步释放国内大循环的巨大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方便准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要切实降低甚至取消市场准入方面的隐形门槛,围绕教育、医疗、体育、工程建设等领域,集中清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实行统一受理、同步审批、统一反馈,加快项目落地;要进一步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继续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推动工业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从生产许可证管理与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并存的“双轨制”向国际通行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单轨制”转变;要广泛推行承诺制,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失信受惩戒,大幅提高审批效率,落实企业自主权和主体责任,强化诚信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监管,促进优胜劣汰。我国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监管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部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力保障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一些地方还探索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相继建立,多层次信用基础设施形成完整体系,部门联合惩戒制度逐步完善,信用商业化发展迅速,这些为事中事后监管创造了良好条件;包容审慎监管开始深入人心,我国在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方面进入到世界前列,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非常旺盛,成为我国应对疫情和畅通循环的新渠道。

科学监管是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保障。要对企业实行精准监管,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处处被管”,这样既可减少对优质企业的干扰,也可集中资源加强对劣质企业的监管,提高监管的效率;要对行业实行分类监管,根据不同行业的安全要求和现实水平制定抽检比例,实行动态差异化监管。此外,还要对创新业务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包容审慎监管不是放弃监管,也不是等到出事再管,而是要本着包容审慎的原则及时制定新的规则,并根据新进展不断动态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科学监管。广大市场主体也要自觉地拥抱监管,在监管中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马建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马骏)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新发展格局

专题新闻
  • 河南最大扶贫搬迁社区飘起幸福“年味儿”
  • 虽说万物皆可盘 但盘得住时光的才是王牌
  • 霍尔果斯:冯小刚等明星资本大撤离
  • 开心麻花电影频出
  • 男频IP为何“武不动乾坤,斗不破苍穹”
  • 《铁血战士》北美市场票房跳水 又玩坏一个大IP?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