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迎来了挂牌七周年。这七年里,南沙累计形成789项制度创新成果,一大批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全市复制推广。当天,南沙自贸片区发布一年来取得的十大创新成果。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南沙自贸片区新增73项创新成果,其中7项,16项分别在全省、全市复制推广。2021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4.7%,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6个(累计223个)。
发布会上,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南沙区区长董可、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为15个单位和15名个人颁发“南沙区制度创新先进单位”和“南沙区制度创新先进个人”奖项。
“交地即开工”迈入5.0
100个“一件事”网上“一次办”
南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交地即开工”正式迈入了5.0时代。
4月21日,根据“交地即开工”5.0实施方案,位于横沥工业园的“年产100万吨淀粉糖系列产品工程项目”以承诺验收的方式对主体工程先行使用。该公司负责人徐正康告诉记者,由于市场需求,公司急于投产,但是因为竣工验收的部分材料尚未准备齐全,暂时无法申请竣工验收。还在南沙以承诺验收的方式让企业先行使用,实际投产时间比预期快了差不多两个多月,节省700万元以上。
4月21日,位于横沥工业园的“年产100万吨淀粉糖系列产品工程项目”根据“交地即开工”5.0实施方案,以承诺验收的方式对主体工程先行使用。
此次“交地即开工”5.0版推出了“四推行一扩大一优化”等6项改革举措,覆盖建设项目周期全流程,通过创新审批机制实行告知承诺验收,让“交地即开工”再提速。具体而言,推行工业厂房仓储项目“一站式”审批,将工业厂房仓储项目分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中风险项目、高风险项目三类,开展分类审批,对中低风险工业厂房仓储项目的15项审批事项统一办理,用一枚公章出具审批结果。同时,对中、低风险工业厂房仓储项目和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推行竣工验收告知承诺制。
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南沙还从企业群众需求侧出发,通过事项梳理整合再造办事流程,实现100个“一件事”在网上全流程“一次办”, 涉及不动产交易、税务办理、电水气报装等高频业务,办理环节平均压缩47%以上,办理时间平均压缩35%以上。
南沙区“一件事一次办”窗口。
虽说整合后,对企业群众来讲办一件事,但与之对应的却是政府多个部门多个事项。对此南沙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解决方案是:打破按部门或权力类别供给服务的传统模式,根据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梳理服务事项,形成全生命周期矩阵式办理导图;围绕个人从出生到养老的9个阶段364项服务事项,以及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6个阶段624项服务事项,系统集成30个主题分类,将“串联”改“并联”,实现精准服务的结构化管理目标。
“房屋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之前要分成两个事项单独办理,今天在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就全部搞定了,2天就能拿到结果,等待的时间比之前短了好多。”广州市鸿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职员林先生举例道。
跨境电商和绿色金融迸发活力
投资贸易便利化再创“南沙样板”
2022年,南沙出台全国首个对标RCEP和CPTPP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点措施,开展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去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超过360亿元,同比增长70%。贸易便利化指数位居全国54个自贸试验(片)区第一。
4月20日,在南沙综合保税区企业仓库内,一批因尺码选购不匹配等原因退货的出口跨境电商服饰重新理货上线,在被不同区域的海外消费者重新选购后,这些商品将和新售商品一起“合包”同柜发往广州白云机场,随后发运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多个国家。
随着“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和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国产潮流服装、服饰箱包等“快时尚”零售商品在线订货消费模式广受海外消费者青睐,由于快销品选购存在一定的退换货率,跨境购买“退货难”一度是一个难题。
此前,为满足消费者退货需求,经销方需要在香港、中东、欧洲、美洲等地设置海外退货仓,支付高昂的人工、仓租、管理成本,而且分散处置经常造成物流滞后。现如今,在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服务模式下,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订单将跨境电商出口包裹与退货包裹进“合包”配送,可节省大量物流成本和在海外设仓的仓储及管理费用。
金融服务创新则将进一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南沙率先推出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构建以绿色金融标准为引领的政策体系和“交易、融资、研学”三位一体绿色服务体系。
近年来,南沙落地全国首家气候投融资特色银行支行、首个绿色融资租赁线上平台、首个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等创新机构。同时,依托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建立起与港澳常态化绿色金融合作机制,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互认,与港澳共建大湾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生态补偿机制。
南沙金融工作局局长廖晓生透露,南沙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气候投融资工作,将出台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引导合作机构加大对南沙区包含节能改造、绿色转型等方面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
港澳专业人才加速融入
营商环境、营智环境建设齐头并进
一直以来,营商环境建设都是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在创新搭建营商环境改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南沙与专业机构共同成立调研组,建立起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
“营商环境观察员定期通过座谈、暗访、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维度摸查问题,即时反馈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落实,创新营商环境全过程闭环跟踪监测模式。”谢伟介绍,南沙与高端研究机构共建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基地,成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平台,构建营商环境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长效机制。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评价,南沙从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性命题出发,建立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对于真正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发挥营商环境建设对于地方经济的“提质增效”功能,无疑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在全国率先提出“营智环境”概念后,南沙首创“1+3”营智环境评价体系,解决人才服务环境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的难题,实现国内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从“0”到“1”的突破。
利用建筑、交通工程专业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南沙创新建立港澳人才职称评价“1+3+4”体制。其中明确了建筑、交通工程专业职称评价的申报条件,以此建立港澳专业人才申报职称评价制度。港澳专业人才在南沙从业执业更为便利。
“我们梳理内地建筑、交通工程领域职称专业与港澳工程专业及所属学会的对应关系,制定专业对应列表,方便港澳职称申报人准确选定专业申报方向。”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国红表示,在国际人才港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港澳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
“此次南沙自贸片区发布的年度十大创新成果覆盖的面还是比较全的,包括了营商环境、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法制创新等诸多内容。” 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符正平认为,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最终要回归到民生,回归到为中小企业服务。比如,南沙针对新经济新业态打造全链条式税收管理服务机制,帮助新经济新业态享受到税收红利,带动业态聚集。“在当下经济形势中,我觉得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南沙自贸片区2021-2022十大创新成果清单
成果一: 构建营商环境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长效机制
成果二: 全国首创“1+3”营智环境评价体系
成果三: 创新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海关监管服务模式
成果四: 全国首创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体系
成果五: 建立多维协同融合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成果六: 新经济新业态全链条税收管理服务机制
成果七: “工业厂房仓储项目一站式审批”+“承诺验收”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成果八: 全方位构建“一件事”极简审批服务体系
成果九: 打造绿色金融服务生态城市发展示范样本
成果十: 全国首创保护中小投资者全过程法律服务机制
关键词:
南沙自贸区
十大创新成果清单
南沙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
南沙自贸区外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