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是我国的特有的一种股份类型,主要在上市公司中我们有很多的法人股。这些股份和在二级市场中流通的股份是具有相同的权利的,不过其股本是非常低,风险转嫁给了市场中流通股的股东,因此其具有限定时间进行流通的时间。而因为数量的占比比较大,影响了市场的流动,因此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限售股减持规定也就因此而进行了更新,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对于限售股的来源进行一下了解。
1.限售股减持规定
限售股改革是指股权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由原非流通股改造而成的限售期流通股(包括上述股票自复牌日起至解禁日止所生股份的送转),在市场上俗称“大小非”。股权的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独特情况,即上市公司部分股票上市流通,其他股票暂时不上市流通。
2.新股限售股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出现的限售股。
3.其他限制性股票
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共同确定的其他限制性股票。
4.限售期股票
定向增发、股权激励等方式获得股票。股权激励限售股份进行过详细的介绍。
限售股减持规定:
1.股改限制了股票的销售。股改前上市前发行的股票不能流通,股改后一定时间后可以流通。人们说“大小非”,就是说以前不允许上市交易的股票,现在都在市场上交易。
2.IPO限售股。上市发行后有一定的限售期,2007年中石油上市就是这种情况,目前市场中很多的股票都是如此。
3.新股发行受限,公司至少需要锁定一年才能上市。
4.配售股份在IPO发行时应配售给特定投资者,上市前也需要锁定至少一年。一般来说,限售股上市会增加该股的流通量(流通的股票数量),从而增加主体运营成本。
了解了限售股以及限售股的来源之后对于现在的限售股减持规定也要做详细的了解。
1、持有特定股份的股东,不论持股比例多与少,都需要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时候不能够超过限售股份的1%。
2、使用大宗交易进行减持的,在进行减持的90个交易日内容减持公司的股份总数不能够超过2%,而受让方则是在随后的6个月内也不能够进行转让。
3、使用协议转让的方式大股东减持的,这时候失去其大股东身份的,出让方、受让当都需要在6个月内容进行持股比例以及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董高监辞职造成的股份减持也要原定的任期来规定其减持的规定。
4、减持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获得股票在解禁之后减持数量在12个月之内不能够超过持有股份数量的50%。
5、协议转让中单个受让方受让股份的比例不得低于总股本的5%;
6、在减持实施的15日前公告减持计划,披露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原因、时间区间、价格区间等信息;在减持时间或数量过半时,公告减持进展;在减持实施完毕后,公告减持结果。
7、所有符合《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的市场主体,即《实施细则》发布日起,持股5%以上股东和控股股东、持有特定股份的股东以及上市公司董监高,均应遵守细则的减持规定。
限售股减持出现的基本上有四个影响因素:
1.看跟随市场的时期是牛市还是熊市,是牛市到熊市的过渡时期还是熊市到牛市的过渡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期限决定了公司股票是卖出、转让还是不愿意卖出或持有,这是根本的利益导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增持,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减持。
2.看股东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还是其他股东,决定了对股票的责任程度。
3.无论是大是小,股票的筹码集中决定了股票的基本走势。
4.看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能否满足日常生产流通的正常需要。限售股解禁意味着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股票可以上市交易,是否减持取决于股东的选择,这和股东减持不一样。
关键词:
限售股减持
限售股减持规定
什么是限售股
限售股如何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