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之后,业界传出央行等近期在筹集房地产纾困基金,以保交楼。就此,央行方面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将把关注问题转有关司局。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房地产纾困基金目前处于启动期,首期募集规模为800亿,并非用以救助房企,而是保交楼。据称,首批拟纾困12家房企。
这12家房企中,有4家房企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公司暂未收到相关部门的具体对接。“如果有这笔资金,那可太好了”。有受访房企如是说。
多家房企项目建设进度迟缓
国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克而瑞销售百强房企中,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超过20家房企出险(发生融资或理财产品违约、展期、交换要约等流动性风险事件)。并且出险企业的排名从靠后端逐渐向前端蔓延,部分房企的流动性危机愈演愈烈。
而据华泰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2022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达50.3%,即使是相对稳健的优质民企,销售额同比亦下跌超60%。与之密切相关的销售回款亦大幅下滑,企业内生现金收入来源面临腰斩,经营性现金流急剧萎缩,企业正常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受资金严重不足影响,部分房企普遍面临项目建设进度迟缓的问题。材料供应不足、人员无法到岗,导致项目工程进度停滞,交楼延期、工程索赔等经济纠纷频发。今年7月以来,全国多城曝出业主因所购楼盘暂停建设,收楼无期而不得不集体主动停贷。从网上公开数据可见,截至7月中旬,全国超60个城市,大约超过180个楼盘的业主公开称或将“主动停贷”。
央行等正筹集房地产纾困基金救项目?
继7月以来全国多城发生的业主因收楼无期而“主动停贷”事件,近期银保监会多次公开表态“保交楼”,超过10个城市发布“保交楼”相关方向性举措。
就在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保交楼”首次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文件,要求“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近期监管部门已拟募集房地产纾困基金,专门用于解决出险房企的一些问题楼盘的债务问题。该基金首期募集规模为800亿,由建设银行和央行筹集,未来规模有可能达到数千亿,用予保交楼。
不过,首批拟纾困房企名单的其中4家企业的公关人士告诉南都记者,暂未收到银行与公司对接的相关消息。“如果有这笔资金,那可太好了”。一家今年初就有多个项目被曝停工的房企的公关负责人表示,其“询问了财务等几个相关部门,都反馈不太清楚”。
“暂时还没有,我们在积极对接”。某出险房企高管告诉南都记者,自公司出险以来,一直在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机构银行等,沟通协作,推进纾困,保交楼保兑付等,如今纾困基金消息既出,公司能做的就是等待落地。
克而瑞广佛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认为,在出险企业自救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成立房地产专项纾困资金,对保障小业主的合法购房权益,防止停工问题发酵,稳定以预售制为主体的市场信心至为关键。“但也应看到,相对于去年销售金额高达18万亿的市场来说,首期800亿规模的纾困基金对出险房企项目的覆盖面有限,即便之后各地纾困基金扩容,保交付也是工作重点,出险房企要放弃幻想、积极自救才有机会慢慢达到出清的目的”。
“房产行业急需政策缓冲期和融资模式过渡期”
面对市场传出监管部门正在成立的房地产纾困基金,广州一家爆雷房企的高管表示,“现在也已出台那么多政策,如放松信贷等,但现在市场还是很难”。该房企高管表示,现在不论国企民企,其实压力也都非常大。
“纾困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项目完工,交付。避免各种矛盾和风险,保交楼、保民生,才是重点”。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表示,从目前传闻看,操作方案还未成型,也还没有最终落地,未来即便落地也是救项目,不是救企业。赵卓文认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仍有韧性。首先房地产市场低迷了一年多,但地价依然坚挺。地价坚挺,房地产的资产价格就能维持在稳定水平,不至于引发金融风险。其次,出现债务违约爆雷的房企和流动性危机的房企,并没有出现大幅折价出售项目和资产的情况。以恒大为例,一直坚持“不贱卖资产”。房地产企业在困难时期,仍守住了底线。第三,绝大部分房企的开发项目,目前仍处于盈利状态。亏损项目的比重,目前还很低。房地产行业仍有价格回旋空间。赵卓文表示,目前的形势并不完全是房地产政策的问题。经济下行造成的需求下降,才是关键。他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急需政策缓冲期和融资模式过渡期。房地产行业要“稳”,开发主体首先要稳。如何化解民营房企的流动性危机,是当下房地产业的焦点。
关键词:
房地产纾困基金
央行筹集房地产纾困基金
首批拟纾困12家房企
房产企业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