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资本充足率=资产÷风险资产;
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12.5);
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少数股权、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重估储备、普通呆账准备、未公开储备、长期次级债务、混合债务工具)
资本扣除项包括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誉。
风险加权资产=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风险资产额;
风险资产额是相应风险系数求和所得到的,银行计算各项贷款风险加权资产的时候,需要先从贷款账面价值中扣除专项准备;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中也要扣除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
那资本充足率是不是越高越好?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1、一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越高,其能够承受违约资产风险的能力就越大,其资本风险也越小。
2、但从盈利角度看,资本充足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所需资本的支持数量相对较少,资金成本也相应提高。
因此商业银行均有降低资本充足率的动机。为控制风险,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一般都规定了商业银行必须满足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巴塞尔协议》中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至少应为8%;我国人民银行也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资本充足率是不是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