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什么是预制菜吗?我从来不吃,那是猪狗食。”“我吃东西从来不吃连锁店,一旦连锁,就没有意义了,我有这个条件。”近日,一位智库专家发表对预制菜的看法,引发争议。
这是直播上一个心直口快的发言。但这位人士既然是作为一个美食家来说自己的感受,同时又“不吃这类食品”,是如何能得出这种结论的呢?显而易见,也有许多网友对预制菜有类似的成见,似乎中餐就是要追求现炒现制,“预制”就意味着不安全、不新鲜、没有“锅气”,预制菜果真如此不堪吗?
并非如此,预制菜是市场的产物。如果一个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纳,一定有它的优点。对预制菜来说,首先可以实现集约化生产,有助于解决困扰餐饮行业多年的“小散乱”问题,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当餐饮行业整体走向了标准化,很多的厨房工作可能只需要少部分人就能够完成,也大大减少了商家成本。对于想吃得好一点而没有时间的消费者来讲,他们即使不擅长厨艺,也能做出可口美食,同时大大节省做饭时间。而且,它的味道并没有那么糟,疫情之下,半成品菜、速食菜以及料理包都异常火爆,都充分说明了人们对这种模式的认可。
进一步,许多人对预制菜的成见,只是认同预制菜还存在一定进步空间。如担心“原材料不新鲜”,是在期望更先进的锁鲜技术;追求“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其实是在期待口味多样化。预制菜固然不是完美无缺,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谁都无法否认其源头监管便利和方便快捷的优势。我们可以选择不吃连锁店,但对更多注重效率和性价比的人来说,预制菜至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
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餐馆等商家仍旧占预制菜的消费大头。部分人对预制菜存在误解,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在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程度还相对较低。其实,堂食的很多食物都可能是预制菜。回头看看,当初速冻食品、方便食品才开始普及的时候,是不是也备受质疑?如今还有多少人没吃过速冻水饺、方便面?该背锅的,不是菜品预制和标准化生产,而是营养流失、不好吃。
报告指出,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到2025年将达上万亿元,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从这个角度出发,预制菜是田头到餐桌的“高速路”,是“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纽带,是农产品价值更大化、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既能够满足市场,同时还能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这种一举多得的事物,不妨“让子弹飞一会”。
关键词:
预制菜争议
预制菜市场规模
预制菜市场规模3万亿
预制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