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暂别,重逢有时。”近日,南京双龙大道附近开业仅半年的便利蜂门店,玻璃门上贴上了歇业公告。自今年4月以来,无锡、青岛、合肥等地的数家便利蜂门店张贴公告,称“因为疫情隔离,商品运输受影响,本店将暂停营业,待疫情结束后复业。”
曾经快速扩张的便利蜂,发展速度放缓,这现象背后则是便利连锁行业或已进入行业洗牌阵痛阶段。
关店、缩短营业时间
便利蜂似陷入困境
“有时工作间隙,想去楼下的便利店买点酸奶或者巧克力,却发现楼下的便利蜂经常无人营业。”在江北新区新城总部大厦附近工作的小吴告诉记者,位于大厦附近写字楼商铺底层的便利蜂,灯是亮着的,但门却锁着也没有人在里面的情况已成为常态。
小红书上,ID为“23:08”的网友写道,原本24小时营业的便利蜂,现在晚上8点多就锁门,店员每天都不一样,“今天早上和店员聊天,说这家店已经是‘死店’,店长去别的店了,每天都是系统排班从别的地方调人来,晚上请假要扣24小时工资。”
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多位消费者表示,自己家附近的便利蜂均出现“缩短营业时间”、“关店”等现象。
搜索网络平台发现,南京市区内的多家便利蜂店铺已显示暂停营业状态。微博上,“便利蜂全国关店已达千家”的话题也上了热搜。
据媒体报道,便利蜂此次关店的规模约700家,相对其3000家左右的门店总数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此外便利蜂还传出分批裁员的消息。
而便利蜂官方的回应则显得模棱两可,承认由于受疫情影响,关闭了部分门店,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关店数量。便利蜂高级副总裁、运营CEO王紫还表示,便利蜂近期在内部提出了“冬眠计划”,即根据疫情,让部分门店运营、供应链等板块暂时“静默”,从而减少损失。
便利蜂扩张遇阻
罗森依旧跑马圈地
作为便利店行业的一匹黑马,便利蜂靠着系统、算法以及资本的帮助,自2016年诞生起便快速跑马圈地,成立仅3年多就开出2000家门店。据悉,便利蜂曾计划在2021年开启“高速扩张模式”。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透露,根据规划,便利蜂2021年的门店数将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将位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到2023年,便利蜂门店数将达到1万家。
然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截至2021年底,便利蜂全国店铺数量为2800家,已被挤出全国便利店Top10。
就在便利蜂扩张遇阻之时,另一家便利店巨头罗森却仍在跑马圈地。9月9日,罗森便利店首次进入淮安,开元路店、淮海东路店两店同开。至此,罗森在江苏地区达到700家门店。作为日系便利店三大巨头之一,罗森进入中国市场二十余载,进驻江苏已有8年。近年来,深耕中国的罗森突然加快了拓展步伐。2020年,罗森中国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这是国内第一家达成整体性盈利的日资便利店。2020年年末,罗森门店总数突破3000家,成为在华门店数第一的日资便利店。2021年7月16日,罗森中国区总裁三宅示修在25周年庆典上明确表示,罗森中国门店数将于2025年达到10000家。
高速扩张需要大把真金白银的投入,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因为成本的压力,此前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的便利店品牌不在少数。
在门店端,便利蜂还是全部直营,这与罗森开放加盟相比,便利蜂没有加盟商来分担扩张成本。
算法信仰失效
盈利成为最大考验
大街小巷里的便利店靠什么盈利?根据相关便利店的计算方式,营业利润由“销售毛利”加上“其他业务收入”,扣除“营业费用”获得。在“其他业务收入”中,就包括增值服务、加盟费和会员费。这虽不是便利店盈利的大头,但却是其扩展、维系客源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增值服务多是一些方便生活的便民服务,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提高到店频率、方便顾客消费的重要方式。比如,7-ELEVEn为了满足顾客消费时换取现金的需求,在2001年设立了SEVEN银行。与此同时,我国的便利店企业也在不断引进各类便民服务。加盟费是日资连锁便利品牌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日本,7-ELEVEn、全家、罗森等加盟比例均超过90%。日资便利店采取的“单次收取加盟费+毛利分成”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进账。与之相比,便利蜂则因为都是直营店,不仅投入成本巨大,而且收不到加盟费。
此外,获取会员费的收入并非便利店设立会员制的最主要目的,所以便利蜂也很难以此作为盈利点。
有了在美国及日本市场的经验,日资便利店对开放后的中国市场似乎是志在必得。但现实却给他们上了一课:全家在进入中国8年后实现总部盈利,罗森在进入中国25年后才实现全面盈利,而7-ELEVEn在中国市场尚未盈利。
零售业一直有成本过高的两大困境——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与传统的便利店相比,便利蜂实际上是试图用数字化管理去解决这些问题,“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快的扩张速度、更标准化的店铺运营”是便利蜂的核心竞争力。
便利蜂的所有决策都是由数据和算法来制定,业务链条上的所有员工,要全部按照软件的提示来执行。算法的迭代跟不上实际的需求,而业务链条上的所有员工,又没有权力直接做决策。也就是说,便利蜂在强系统的指挥下,缺乏灵活变通、有效应对的能力。
便利店面对挑战
成功路径难以复制
不难看出,不论是经营模式还是市场竞争,便利蜂的扩张计划都充满挑战。对此,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詹浩勇表示,连锁便利店性价比较低是其在低端市场处于劣势的因素之一。
詹浩勇认为,因为便利店在提供品牌附加价值的同时,其商品性价比就会不如以往。一线城市中有不少消费者消费能力强且时间成本高,更愿意为“便利”“品牌”买单。但是低端市场生活节奏慢,消费者更加在乎价格,也就造成了便利店在低端市场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人口结构与零售业态的发展息息相关。庄帅进一步补充说,从全国布局的角度来说,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在人口结构和居住形态上都有较大不同,且每个地区的分布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连锁便利店在下沉市场的探索中会遇到很多区域性挑战。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翟翌认为,便利蜂关闭部分门店的原因很多,不能简单认为便利蜂的直营模式失败了。应该看到,作为数字化转型代表,便利蜂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算法有其独特优势,也符合新零售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指出的是,便利蜂的直营模式投资大成本高,特别是近几年其扩张速度惊人,当遇到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扩张速度太快导致一些效益不佳的门店进行调整,这也是企业自身纠错功能起作用。便利蜂一直非常看重数据化决策,但对各个门店店长的经营意见不够重视,后期对于人性化企业战略决策方面也应该积极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冬眠期”的结束,便利蜂已开始陆续推进各城市冬眠门店的复业。据悉,目前北京、天津、南京、济南、青岛、杭州等城市复业门店较多。接下来,便利蜂将进一步推进更多冬眠门店的复开。同时,对于今年下半年是否还会推进开店计划,便利蜂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目前便利蜂全国门店超过2000家,正推进新店开业。“当前便利蜂除恢复冬眠门店外,也在为新店开业计划的稳步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对于便利连锁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势,翟翌表示,便利蜂、罗森等代表性企业面临着跨行业竞争考验,美团外卖、社区电商等都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客源分流。与此同时,单纯靠价格战等策略已经很难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便利连锁企业要想勇立潮头,必须进行创新发展,在产品定位和人性化服务方面下功夫。例如,拿出爆款等网红产品吸引客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打造本地特色消费产品。只要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充分实施差异化产品服务竞争,便利连锁行业一定能走出暂时的泥淖,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
便利蜂扩张
便利店行业前景
便利蜂门店破万家
罗森便利店多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