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工信部近日表示将加快建立网络完善、规范有序、循环高效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6日,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座谈会。
中泰证券在11月的研报中表示,动力电池回收是锂电后周期行业,需求有望受产业链景气传导逐年走高。2016年-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28.2 GWh 增长至154.5GWh,5年CAGR为41%。根据动力电池联盟和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2026年将达到762 GWh,5年CAGR达38%。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哲在1月8日的研报中表示,三元锂电电池包使用寿命约4年,磷酸铁锂电池理论寿命7-8年,预计2017年前后国家大规模装机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将在2023年迎来第一波回收放量期,预计未来2-3年内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回收利用需求渐显迫切,加速打开市场空间。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中国自2018年开始进入动力电池退役期,2018年退役量7.0GWh,2020年退役量25.6GWh,预计2025年动力蓄电池退役将达174.2GWh(约200万吨),7年增长近24倍,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2%。中泰证券预测2025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空间为331.4 亿元,2030年可达1485.33亿元。
动力电池回收主要分为2个路径。可用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20%-80%时,动力电池进入梯次利用路径,经拆解、测试、分类、重组等过程后重新分档使用在对电池性能要求低的场合。不过这个路径存在电池使用隐患、技术壁垒高、行业利润偏低等问题,中泰证券认为现阶段我国梯次利用较难形成大规模应用。
可用容量衰减至20%以下时,电池进入拆解利用路径,仅需提炼回收电池内部部分零件及稀有化学成分、金属元素,国内逐渐形成以“湿法为主,其他技术为补充”的工艺路线。拆解回收利润与金属价格挂钩,经济性高于梯次利用。
国盛证券在1月18日的研报中指出,动力电池回收门槛较低,行业参与者众多,且近年来数量激增。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达到了约2.4万家,相比2020年增长约6.2倍。市场目前仍是一片蓝海,尚未有龙头企业出现,行业竞争格局暂时呈现“小、散、乱”的局面。
国内电池回收行业主要参与者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以比亚迪、中航锂电、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二是以华友钴业、赣锋锂业、杉杉股份、寒锐钴业、厦门钨业等为代表的材料企业,三是以格林美、邦普循环(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以及环保公司旺能环境等为代表的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另外还有骆驼股份、百川股份、道氏技术、国轩高科、超越科技等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除了上述公司外,天风证券还建议关注铅蓄电池再生龙头南都电源、危废资源化领导者浙富控股,中泰证券建议关注动力电池回收设备龙头浙矿股份以及天奇股份、光华科技。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目前尚处于早期,对政策依赖性较大,当前政策支持以鼓励、建议等软性政策为主,缺乏法律法规性等强制性政策,后续存在政策推进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
关键词:
动力电池
中泰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