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围股市持续上涨之际,港股终于迎来反弹。7月25日,港股三大指数大幅上涨,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均创下自今年3月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久违的大涨令港股市场阴霾一扫而空,7月26日,港股市场低开低走后,尾盘回调幅度有所收窄,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港股77.83亿港元。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收益翻红,不少跟踪港股的ETF年内收益再度飘红。港股市场信心正逐步恢复,从ETF资金流向来看,资金在6月份短暂犹豫后,7月份再次持续净流入港股ETF。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数港股ETF年内收益飘红
进入下半年以来,港股市场一波三折,走势跌宕起伏。
7月25日,受政策利好预期和市场情绪回暖影响,港股三大指数大幅上涨,市场情绪回暖。叠加中报业绩窗口期来临,港股盘面近期对于业绩的敏感度也在持续提升,如中远海运国际当日大涨近7%,海信家电当日收涨1.22%,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经历本周上涨后,截至7月26日,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收益2.18%,恒生指数年内收益-2.1%。不少跟踪港股的ETF年内收益再度飘红。
具体来看,博时恒生科技ETF、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和华安恒生科技ETF年内收益分别上涨5.45%、5.34%和4.9%。此外,华夏恒生ETF、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和南方恒生ETF年内收益分别上涨1.43%、1.29%和0.76%。
不过,跟踪港股医药板块的ETF年内表现不佳,多数ETF年内跌幅超10%.
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减持港股
港股市场自去年10月以来的反弹在今年一月底戛然而止。恒生指数一度在今年二季度创下年内低点,从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报中不难看出,基金经理在二季度减少了港股的仓位配置比例。
与此同时,南向资金也有所波动,并且在6月出现极为罕见地获利回吐现象,当月资金净流出58.48亿港元,为2021年以来首个月度净流出。
可投港股公募基金二季度规模出现缩水。据中金公司统计,截至二季度,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除QDII)共3102只,总资产2.8万亿人民币,占全部11079只非货基和16.2万亿人民币规模的28.0%和17.3%。尽管数量上较一季度增加153只,但规模却下滑了1481亿人民币。其中,投资港股的主动偏股基金1708只(总规模1.9万亿人民币),同样尽管只数增加了75只,但整体规模却下滑了502亿人民币。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有港股比例也有进一步回落。中金公司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在二季度整体可能存在小幅净减持行为。目前,港股持仓占内地可投港股非货币公募基金股票总持仓的18.3%,较今年一季度的18.7%小幅下降0.4个百分点。此外,公募基金持股占南向整体约2.3万亿人民币持仓比例降低1.6个百分点至17.8%。
从个股集中度来看,今年二季度主动型公募基金前10大港股持仓市值占前100只重仓港股市值的61%,较今年一季度下降3.2个百分点。
重仓股方面,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前5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美团-W、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和快手-W,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主动偏股基金前20大重仓中,新增金蝶国际、中国石油股份和中国宏桥。
不过,在公募基金整体压降港股仓位的同时,也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持续看好港股。
受低估值的吸引力,不少基金经理看好港股发展,如今年初丘栋荣、崔宸龙等明星基金经理都担任了港股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丘栋荣的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最新95.49%的仓位配置了港股,较上个季度末加仓11个百分点,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市值占净值比例从1年前的34.74%升至最新的40.76%。
港股ETF重获资金青睐
进入7月份以来,以公募基金为主的南向资金再次涌入港股,本月合计有181亿港元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
从本月ETF份额变动来看,截至7月25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和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本月的份额变动最大,分别增加22.77亿份、17.7亿份、16.98亿份和11.86亿份。其中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收益仍处于亏损阶段,分别下跌15.95%和8.31%,资金呈现“越跌越买”态势。
仅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大成恒生科技ETF和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本月份额出现小幅缩水。
随着资金持续净流入港股ETF,更多跟踪港股市场的ETF规模站上百亿元大关,与今年二季度末相比,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和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3只港股ETF的规模突破百亿元。除此之外,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华夏恒生科技ETF和华夏恒生ETF的规模分别为311.47亿元、197.94亿元和163.64亿元。
对于港股市场后市表现,一些押注港股市场的基金经理在基金二季报中给出不同观点。
丘栋荣在基金二季报中表示,看好估值至低位、业务稳健但成长属性强、未来弹性较大的互联网股和医药科技股,如港股互联网股兼顾确定性和成长性,港股医药科技股估值回归理性,具有较大的创新可能性。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基金经理万琼认为,随着国内经济复苏,港股企业盈利将从筑底转为向上扩张。不过,万琼也提醒到,海外通胀高中枢对于美欧央行转鸽的掣肘,还可能引发未来数月美元流动性的反复与波折,港股与全球资金较强的联动性是干扰3季度港股修复的重要因素。
港股方面,泓德基金秦毅认为,对港股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美联储加息、中美关系和企业基本面。这三点因素后续大概率都是改善的,美联储加息可能在下半年将结束,边际向下的概率较低;中美关系开始进入阶段性缓和期;企业基本面,对平台经济的政策压制已基本消除,监管进入常态化,企业基本面也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触底回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