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个别文具、玩具盲盒售价昂贵,产品利润远高于普通文具、玩具;商家销售盲盒产品时,存在刻意引诱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现象;此外,一些三无文具盲盒和色情文具盲盒目前仍在市面上流通。(9月11日《新京报》)
今年6月,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消保委联合发布 《十大危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分析报告》,其中列出了十大危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其中利用盲盒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位居首位。前有不当插图的“精神鸦片”,后有文具盲盒的乱象丛生,笔者不禁发出质问,面对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各行各业能否守住底线,拒绝利欲熏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具、玩具被套上五彩斑斓的包装盒,再加上几块显眼的宣传牌,摇身一变成了价格高涨却备受追捧的“爆款盲盒”。这些盲盒利用未成年人追求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吸引他们的关注度,激发其购买欲望。同时,在未成年人的社交圈层中,购买新潮盲盒也成为了一种追求社交认同感的手段。部分孩子通过购买价格昂贵、款式独特的“高级”盲盒来满足自己的炫耀与攀比心理,“高级”盲盒渐渐成为孩子社交的“硬通货”。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不会动脑子的商家。”盲盒乱象危害不容小觑,而究其背后原因,盲盒商家利用未成年人消费心理,疯狂过度营销的行为难逃其咎。事实上,从客观角度出发,商家对于盲盒文具等盲盒产品的营销行为都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只要不存在“强买强卖”,这样的市场营销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但盲盒乱象的症结就在于,商家面对的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本身带有博彩性质的盲盒产业,加上商家的刻意引导,面对文具店中“集齐九款免费赠送一盒,很有可能拆出隐藏款角色”的宣传语,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未成年人自然难以抵抗诱惑。长此以往,他们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不良影响。
除了商家的过度营销之外,盲盒产品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也值得关注。经调查,市面上不乏缺少产品执行标准、厂家、厂址、材质等必要标识的盲盒文具、玩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无产品”。“三无产品”的安全性存在极大隐患,商家将这样的商品售卖给未成年人,无疑是在和他们的生命健康开玩笑。笔者认为,全社会应对这样利欲熏心的无良商家持坚决的零容忍态度。此外,在盲盒文具、玩具中打色情擦边球的行为也不少见,必须严厉打击。裸露着隐私部位的产品出现在校园内外,将成为悬在青少年成长之路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文具盲盒行业乱象亟待整改,而要想实现高效整改治理,则需要多方协作,多管齐下。首先,相关的行业规定应逐渐完善出台,通过有针对性的具体条例实现有效规范;其次,商家应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遵守商业道德规范,对利欲熏心说“不”;另外,家校也应相互协作,家校共治,及时关注青少年心理需求,做出正确引导。全社会的零容忍态度与通力整改,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
文具盲盒行业乱象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万物皆可盲盒
商家过度营销